“怎么?咱颁布的新政法令你们听不懂?”
见所有大臣都没有接圣旨,朱元璋目光扫视下方,眼底闪过一丝怒火。
大殿上众位大臣急忙跪倒在地,齐声道:“陛下圣明,只是这新律法……。”
一名老臣还欲辩解,却见朱元璋猛地将手边的杯盏摔在地上,大声咆哮道:
“这是奏折,又不是让你们这帮家伙写作文!
每次上奏折都写上万字,咱看了前面七八千字都是给咱讲历史,
到最后几百字才扯出来一两件小事。”
“每次咱看你们的奏折都得看大半天,这像话吗?!抖什么文袋子!”
听到朱元璋这样说,台下的老臣顿时吓得瑟瑟发抖,再也没人敢多说一句废话。
朱元璋见状,这才稍微收敛了一些怒气,心里更畅快了不少:
“呵呵,太痛快了,总算不用再看这么多又臭又长的奏折了,
这一锤子下去锤的咱心里是又畅快又舒服啊!”
“老爹虽然年纪大了,但脑子还是挺好的,真不愧是咱爹啊!”
那些大臣眼看朱元璋就要把事情定下来了,自知难以阻止,又把目光放在了太子朱标身上。
而此时,太子朱标正一脸平静的站在一旁看着诸位大臣。
仿佛这件事情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又好像自己根本就不想管。
见此情景,大臣们不由得有些意外。
平日里,朱元璋若是突然发布这种独断专横的法令,朱标多数是会说两句、为民请命的。
毕竟朱标一直是个好太子嘛。
可现在怎么不吱声了呢。
朱元璋见大臣们全都盯着太子看,眉头一皱,轻哼一声:
“太子,你觉得这法令如何?”
“父皇英明神武,法令自然是极好的。”
朱标拱了拱手,一脸认真的回答。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既然太子都这么说了,那就这么办吧。”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由得有些傻眼了。
太子朱标居然不替那些大臣们争取一番,甚至于还赞成。
这……这也太不合常理了!
朱标似乎没有察觉到大臣们的诧异,继续说道:
“儿臣平日里帮忙批阅奏折也时常感到内容繁琐,如今这般简单明了,实乃大幸。”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嗯,还是太子识趣。”
一群大臣顿时瞪大了双眼,嘴巴微张,震惊的看着朱标。
太子都同意了,那这事就只能定下来了。
“皇上,臣有本要奏。”
户部官员周斌站出来,看着朱元璋说道:
“根据这几日户部调查结果来看,宝钞提举司官员造钞一百九十余万锭,
隐匿四十三万余锭中饱私囊,涉嫌官员多达九十人。”
“其中包括宝钞提举司提举、副提举等宝钞提举司主要负责人五人,官位最大者为蓝钢、胡皆。”
“按照律法,这几十人应当处死或者流放,抄家后将财产并入国库。”
听着周斌的话,一旁的胡惟庸还有蓝玉面色各异了起来。
蓝钢是蓝玉当初在打陈友谅之前收的义子,如今已经官至四品。
本来还想着以后带他去谋一个爵位。
谁曾想,这小子居然瞒着他收了那么多钱。
他也知道,蓝钢这人贪婪成性,贪污受贿。
恐怕也没安分守己的好心思,可终归是自己义子,这也导致他一直没有过分要求。
胡皆则是胡惟庸的宗亲,论辈分算是他侄子,前三年刚刚来到户部。
本以为这小子从小书读的也多,算数也快,应当是个机灵之人。
却没想到,这小子居然和蓝钢一样,也在暗地里捞了不少油水。
其他官员也是神色各异。
要仔细论起来,他们家族当中肯定有人也收了钱。
上百万锭钱,两个四品官和其他那几十个小官能吃的完他们是不信。
从流出来到花出去,中间至少要拿一半给其他人。
这一半到底有多少到了他们家族当中,他们也不知道。
但有一点他们是很清楚。
只要贪污数量达到六十两,拿钱的人就得死!
想到这,文武百官不由得汗流浃背了起来,心里越发的忐忑起来。
尤其是那些被牵连进去的官员更加害怕,不停地擦着额头的冷汗。
这一刻,没人敢抬头看朱元璋的脸色。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