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朱允炆,都是为了你这…… > 第三十章: 葫芦里到底卖的是啥药?
换源:


       -

其实,不光第十八台阶,上面的几个台阶也是八九不离十,都是破烂不堪。

上面的几个台阶都不是条石垒的。只是台阶外墙垒了一圈鸽子蛋大小的碎石头。台阶也都不高。尽管,外墙表面经过了处理,但手摸上去依然是毛毛糙糙。至于台面更是……

也许是几十年风雨侵蚀,也许是……;台阶已经缺边少沿,豁豁牙牙,好在里面填的都是夯实的三合土,倒也没有出现太大的坍塌。

“这,……”胡濙瞅瞅东门石,苦笑道,“本圄大师,这招兵圪台漫山遍野最不缺的就是石头,现现成成的条石,……”指指台阶下,没有把话说完。他有一肚子疑惑和不解。但有些话,又不便说的太明白。

“胡侍郎,贫僧这也是照猫画虎。”东门石只有苦笑,还是那句话。胡濙虽然没有把话说完,但东门石听出来了言外之意。当初,刘伯温留下的图上除了要求台阶高度,还特别标注必须使用乱石,不过表面得经过毛处理。台基里面要求:三合土填充;台面也有要求,北边铺的是乱石,南边是碎石板,而且南边的碎石板越往上越少。至于为什么?东门石也是一肚子疑惑和不解。但是,作为监造,他只能照猫画虎。不过,也做了一些变通。比方说:三合土是用糯米汁和的。土里还掺了麻丝。

但是,毕竟是快四十年了。风雨侵蚀……

“莫非,诚意伯当年不曾来过天州县……?”胡濙瞅瞅沈王。

“胡兄,看你说的,咱这可是龙兴之地,”沈王哈哈大笑,“当年,父皇败走天州城,原本打算就是直接来招兵圪台的,只是刚一进城,就碰上了诚意伯,不光指了道,还送了父皇一张《推背图》,后来,父皇……”沈王瞅瞅东门石。其实沈王说的,也是道听途说。关于刘伯温指道送图和朱元璋的传说,在天州县几乎三岁小孩都知道,只是后人以讹传讹,流传着许多说法,沈王说的只是其中之一,当然也是沈王愿意相信的一个说法。

“胡侍郎,王爷说的是……”东门石接了话。“当年,诚意伯确实来过天州县,至于招兵圪台,贫僧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贫僧以为,诚意伯既然能画出图,总不至于只是纸上谈兵吧?”东门石这话说的模棱两可。但也不是随口瞎谝。东门石很小的时候,就听师父访古。当年,朱元璋是从天州城北门进的城,确实有人曾给朱元璋指过道,送过图。但那人并不是刘伯温。而是……;后来,他下山寻母,也就是朱颗粒头回奉旨来天州那天,他才知道当年指道,送图的人虽然不是刘伯温,但确是受刘伯温之托。再后来,他还知道刘伯温不止一次来过天州县。不过,这其中有好些事牵涉到他的身世,还有……;他不想,最起码是现在,他还不想让胡濙知道。

“那,这……”胡濙苦笑着摇头。“莫非,这真是……?”胡濙心里一咯噔。没有把话说完。招兵圪台,胡濙是第一次来,也是第一次上。但是关于招兵圪台的传说,他并不陌生。至于沈王说的台阶的高低也有说头,他嘴上说是头回听说,实际上……

三年前,胡濙奉诏回京,奉旨探望病重的姚广孝。

虽然,姚广孝被人称作黑袍妖僧,朝中民间多有非议,胡濙也打心里对他不太感冒。但是,皇上下诏,胡濙不敢抗旨。还有,胡濙是洪武二十九年,也就是建文二年的进士,授兵科给事中。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但却是靖难之变后,前朝不多的几个没有投降的官员之一。永乐元年,朱棣打划留用胡濙,姚广孝帮忙说了几句好话。几年后又举荐胡濙查访张山峰,虽然干的差事是个苦差事,但毕竟也算是入朝为仕。如今,姚广孝重病不起,且不说姚广孝举荐提携,单说当年姚广孝主动提议结拜之谊,胡濙也不能抗旨不遵。

胡濙在庆寿寺见到了老态龙钟,卧床不起的姚广孝。

胡濙万万没想到:被世人称作黑袍妖僧的姚广孝一见面就嚎啕大哭。

临走时,姚广孝又是号啕大哭。

许久,姚广孝连连捶胸,仰天叹气:“天意难违,天不灭尔,岂不顺天命也!”嗫嚅许久,“庵[注:1]弟,可曾还记得《烧饼歌》?”说话声音沙哑,喘气细若游丝。

“……”胡濙点头。胡濙听说过当年高皇帝和刘伯温关于国运对话的传说,也看过民间流传的《烧饼歌》手抄本,不过,也就是看看而已,当然主要还是看不懂。

“天书。看,看,……”姚广孝强撑着伸出三个手指头。又停了半晌,指指天,“天州招兵圪台,也值得拜拜。台阶也要上……,”还是伸出三个手指头,“寻寻觅觅,众里寻他千百度,惟有……,天意,以后你,你会领悟的……”

黑袍妖僧的话,胡濙听清了。不过,他并没有领悟。

直到几天前,皇上诏见,虽然皇上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命他来招兵圪台祭拜,他才有所领悟。原来……

不过,对于沈王说的台阶有说头,胡濙并没有当真。一路拾阶而上,眼瞅着本来应该寻寻常常的台阶,竟……,还有,本圄大师一路上言谈举止,话到嘴边留半句,顾左右而言他,好像……。联想起三年前,姚广孝说的话,胡濙不得不心里打鼓。莫非……

“胡兄,这回相信了吧。”沈王并不知道胡濙在想啥,不过,他看出来了胡濙好像是……

“胡兄,那你说,诚意伯,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啥药?”沈王追问。

“王爷,”胡濙瞅瞅脚下台阶,一声长叹,苦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石台级,……”

“胡兄,那这台阶的说头,……”沈王追问。

“有也好,无也罢,何人能知,何人能解?”胡濙还是苦笑,瞅瞅本圄大师,“斯人已去,后世之人,倘若牵强附会,无非也就是事后诸葛亮罢了。”

“可这圪台……”沈王一肚子不甘心。

“王爷,胡侍郎,你,你们可算是上来了……”有人在上面说话。是朱祥。听声音,有些惊慌。

“朱公公,咋啦?”胡濙问。

“瓦,瓦罐。”朱祥结结巴巴,“有,有人来,来过……”

-

-

[注:1]

庵:胡濙。字:源洁。号:洁庵。

-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