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死胡同,迷雾愈发深沉。他的每一次接近真相,似乎都被某种力量无形地阻挡。他不再仅仅感受到外部世界的压力,更多的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困扰:这种能力的存在究竟是他的诅咒,还是一种使命?他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所追求的真相,似乎和人性的根本困境息息相关。
他感到疲惫而迷茫,每次深入调查,都像是进入了一个更深的迷宫。与谢铭的对话让林宇更加确信,那个名为“轮回计划”的组织,不仅仅是一个掌控个体命运的实验组织,它背后隐含着更为庞大且危险的构想。谢铭曾对他提到,组织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是研究命运的可控性,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全由“科学和预知”主导的未来社会,一个没有任何不确定性、没有选择自由的社会。
林宇心中升起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他意识到,这个组织的最终目的,竟然是要消除所有人类社会中的不可预见性和随机性。通过“命运共鸣”技术,他们试图通过对每一个个体的命运进行精准预测和干预,从而掌控整个社会的运转。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设想——在这种社会中,人们的选择将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完全引导,而自由意志,恐怕将只存在于幻想中。
这时,林宇终于明白了自己在这个计划中的角色。他不再是一个无意中卷入阴谋的旁观者,而是组织试图推动的实验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这个计划的关键一环。正因为他的“命运共鸣”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命运预测和干预,这个组织才会一直密切关注他,甚至不惜让他处于不断失控的状态。
林宇的内心愈加沉重。他明白,这个组织对他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曾经的想象。他不仅要与他们对抗,还要面对自己的能力带来的伦理困境。通过不断干预他人的命运,他是否真的能够做到“帮助”他们,还是在替他们做出不该做的选择?他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是否也在剥夺了他们的自由?每当他感受到这些疑问时,他内心的那份挣扎就愈加剧烈。
“命运共鸣”技术,让林宇能够感知到他人未来的重大变化,甚至能尝试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干预,但这项能力的存在,使得他逐渐走向了人性深处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困境:**当我们试图控制命运时,是否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自由意志,失去了对他人选择的尊重?**
林宇的这种困惑并非空洞的哲学讨论,而是深深嵌入到他的现实世界中。他曾经帮助过许多人,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轨迹,但这些改变是否都是真正的“帮助”?他帮助过的每一个人,最终都会在某个层面上失去自我,失去最原始的选择权——这是他逐渐开始怀疑的事实。
他想起了曾经与顾晴的对话,那时她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他本能地介入,试图让她顺利获得更高的商业地位,但这份“帮助”似乎让她迷失了自我。同样,陈峰的故事也是如此,他的病痛和失落虽然在林宇的帮助下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他真正的治愈并未出现在林宇的安排中,而是在他选择独自面对人生困境的时候。
每一次干预,看似都是在为他人好,却让林宇不断怀疑,是否这种所谓的“好”真的可以替代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和经历。那些“注定的轨迹”,本该是个人自主选择的结果,而非一个外部的力量通过技术和算计所推动的结局。
林宇开始质疑,自己是否也在成了一个新的枷锁,一把无形的锁链,困住了他人最本质的自由。更糟糕的是,他感到自己的能力正在逐渐失控,甚至开始出现反向干预的效果。他越是想控制,命运似乎就越是脱离了他的掌握。每一次“帮助”后,他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身体的疲惫、心理的痛苦、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正当他陷入深深的困境时,刘慧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她的命运不再平静,似乎开始走向极度的不稳定,林宇知道,他无法再坐视不管。但他也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清晰预测未来”的人,他的能力,已经变得模糊,甚至带有危险。
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做的一切,开始审视这个“命运共鸣”的世界是否真的值得继续深挖下去。是继续与这些命运的掌控者作斗争,揭开背后的秘密,还是从此远离这份让他日益迷茫的能力?
就在林宇试图给自己找出路时,刘慧却突然向他透露了一个震惊他的话:“你知道吗?你的能力,早就不只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了……”
这些话让林宇不禁心头一震。他的直觉告诉他,事情远比他想象的更复杂,自己的命运也许早已与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力量交织在一起。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