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我的1930 > 第28章《泰晤士报》(跪求收藏)
换源:


       外滩17号

这是一幢位于外滩的《字林西报》报社大楼,大楼主体连同顶楼下的夹层、顶部塔楼以及地下室,地面高10层,实为11层,总高40.2米。

这栋大楼曾是淞沪市第一高楼,不过,它被去年新建成高达77米的沙逊大厦给打败了。

这是一份主要为旅居淞沪市的外国侨民所创办的报纸。大到工部局和领事馆的公告,商业广告和信息,小到洋行的遗失声明,以及各类关注时政的言论。

不过,英商的《字林西报》以刊登报道、评论和中国军情为主。

经常就中外关系、中国政局及其它时事问题发表意见,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成为淞沪市租界工部局的喉舌,英、美资产阶级在华利益的代言者。

不过,他要去的不是《字林西报》,而是这栋楼上面的其它报社。

报社大楼底层及一、五、六层自用,其余部分出租给美商友邦保险公司和其他洋文报馆使用。如著名的《泰晤士报》,该报在华驻沪记者站点便位于七楼。

周翔羽在住所写了6000字《射雕英雄传》的书稿后,午饭过后便和牛大力出发来到此,现在正他坐在车上正仰望着不远处这栋高大的建筑。

有赖于《大世界》等小报的大肆宣传,以及周翔羽昨晚的卖力演出。他坐上黄包车一路向东,路人的目光也一路追随至外滩。

所到之处不能说万人景从,起码也是纷纷驻足观望,他们都想一睹这位“民国第一美男”的风采,看看是否羽报纸上的黑白照片一致。

对此,周翔羽也是始终面带微笑以示回应。

周翔羽下车后不过数秒,看热闹的人群已陆续围了过来。

“哟,这人真俊!报纸果然诚不欺我!”

“是啊!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却没有一丝孱弱……”

“这可真高啊!穿的鞋子都比我脸大!”

此时的周翔羽如同被人围观的猴子,从头到脚,无一例外不被人议论,手上就差一面放大镜了。

最后,在牛大力的帮助下,周翔羽才能从容抽身,不然他还得再当一会人形展品。

这栋大楼底部一二层贴以粗糙的大石块,中部三至七层则是略显简洁单调,装饰有古典柱式和文艺复兴式浮雕,使单调的平面增加了一丝活泼,顶部南北两侧建有巴洛克式塔楼。

呃,里面的装饰奢华不必多言,走楼梯期间也不时遇到打扮洋气的外国女子,一身时髦大衣看起来优雅端庄,这让身为单身汉的牛大力看得心跳加速。

不过,他更羡慕周翔羽,几乎每个女子都和他热情地打招呼。只是,他们说的都是外语,他只听懂了“yes”,其余一句也听不懂。

《炸弹的直径》

这枚炸弹的直径为三十厘米,

有效杀伤范围约七米,

死者四名伤员十一。

在他们周围,在一个由痛苦和时间构成的

更大的圆圈里,散落着两家医院和一座墓地。

而这个年轻女人埋葬在她故乡的城市,

在那一百多公里外的远方,

将这个圆圈放大了许多,

越过大海在那个国家的遥远海岸。

“周先生,我觉得人们都低估了你,你不止拥有音乐才华,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诗人。”

约翰·纳德·迪尔在看完周翔羽提供的诗稿后,他望着眼前这个十分年轻的中国男子盯了好长一会,最后,在他眼里看不到任何慌乱闪躲后,他才无奈地笑着回答。

“谢谢!希望我书写的英文不会让你觉得难以入目。”

周翔羽笑着答道。

“不!我非常喜欢!你是我见过的中国人中写得最好的!没有之一!”

字体灵动飘逸,却又十分整洁美观,周翔羽的意大利斜体英文书写方式让约翰·迪尔显得很满意,他甚至认为这些文字就像诗一样优美。

只是,他不明白,这个本该出现在赛马场和咖啡馆,又或是和哪位富家小姐一同在平懋饭店吃着精致的西餐,彼此畅谈着新款的名牌腕表和手袋,以及近期的新电影。

他却出现在了大世界游乐园,现在更是拿着稿件出现在他眼前。

他的诗透明而睿智,善于把日常与神圣、爱情与战争、个人与民族等因素糅合起来。

其诗多涉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普遍命运,其想象力丰富得惊人,具有深远的哲学意味和语言渗透力。

“约翰·迪尔先生,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几乎没有一天和平过,历史如此,现在亦是如此,我渴望的和平的种子没生根发芽,只希望能通过文字向人们传达战争的残酷。”

周翔羽答道。

“周先生,里面有些诗看起来像是在中东耶路撒冷地区的故事,你从未涉足过那里,却好像对那片土地了如指掌那般。”

出与不必要的麻烦,约翰·迪尔隐晦地提到了周翔羽可能存在的抄袭,但又没有直接明说。

“约翰·迪尔先生,但丁创作的《神曲》能幻游地狱、净界和天堂三界,为何我就不能通过文字想象一下未到达却真实存在的世界?”

“中国对于英吉利太过遥远,中东离得更近一点,而且,那里现在也是你们英国的势力范围,这样伦敦的读者们才不会有太多的距离感。”

“另外,这些西方元素无需走出国门,在淞沪市租界随处可见,世界战争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无论国家与民族,最终剩下的都是硝烟和残垣,你说呢?”

周翔羽说道。

“抱歉!周先生,我,我并非那个意思,呃,你知道我们的职业习惯……”

约翰·迪尔显得有些尴尬,尽管周翔羽说的话同样含蓄,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种不容置疑。

这下约翰·迪尔算是明白了,他这是想让这些诗更受西方读者的欢迎,故而加入了一些西方熟知的元素。如上帝、教堂、圣歌、伊甸园、罗马石柱等等。

“周先生,你的作品我非常满意,下午或晚上我将会发电报给天鲸报社,以及伦敦总部,相信明天,你的作品将会被全世界的读者看到!”

约翰·迪尔收起来最后几分怀疑,接着伸出来右手并站起身。

“谢谢你,这里的下午茶不错,不过,这是产自印渡阿萨姆邦的红茶。约翰·迪尔先生!”

周翔羽亦是起身握手说道。

两人的握手代表着初步达成合作,但发给报社后还是会进行审核一番,最后才能确定这些文学作品能否刊登《泰晤士文学增刊》。

最后,两人就一些稿费问题进行了讨论,当然,约翰·迪尔对于周翔羽高超的口语交流水平很满意,也谈及近期发生的各种趣闻。

这次周翔羽提供了10首诗,包括《今天,我的儿子》、《我的父亲是上帝》、《人的一生》、《静静的欢乐》、《一个少女》等作品。

其中有五首是上午张丹斧带走的那些诗。

周翔羽觉得卖给《晶报》肯定是友情价,于是,他想到了“一鱼多吃”,连夜又把这些诗翻译成一份英文版。毕竟,能多挣一点是一点。

周翔羽离去之后,约翰·迪尔站在窗前发愣,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或许还在想周翔羽怎么知道这是东印渡公司的红茶,连茶叶罐他都没见到。

总的来说,周翔羽给他的印象很好,也很特别。既没有像其他中国文人那样带着一脸谄媚,也没有一身傲骨,而始终以双方平等的话语去沟通交流。

身上充满了商人的自信、严谨、精明,干练,而且非常注重外表以及细节,他刚才站起身时随即系上了西装钮扣,整个过程非常自然且迅速,同时眼神始终看向他。

举手投足间甚至有一种军人的纪律严明,从他刚才无比挺直的腰板就可以看出。偏西方化的脸部轮廓,高挺的鼻梁和深邃有神的眼睛,让他找到了日耳曼人的身影。

“希望这个民族不要出现太多这样充满睿智的人,否则中国这头雄狮一旦觉醒,那可不是一件好事!”约翰·迪尔暗道。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