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登上皇位不久,就开始追求起穷奢极欲的生活来。
为了显示皇帝的威仪,刚即位就仿效始皇的排场沿着东线出巡,一直到达海边,又南下会稽,最后由辽东返回。
此外,还下旨说遵照先皇的遗愿,继续大修阿房宫,征召五万名精壮徭役。
并收集天下奇花异草、珍禽奇兽供自己玩乐,以至于“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
但胡亥毕竟清楚自己这个皇帝当得不够光彩,因此仍时时忧心忡忡。
一天,他向赵高感叹:“朕既然已君临天下,如果能在有生之年享尽人间欢乐,实现自己所有的心愿,那该是多么惬意啊!”
赵高何尝没有这样的隐忧,篡改遗诏一事,全是他一手策划。
纸终究包不住火,倘若机密泄露,自己便会死无葬身之地。
今日见二世胡亥亦如此,乘机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
“陛下所虑极是!沙丘之谋,诸公子和大臣们都在怀疑。”
“这些人难保不怀有二心,臣每每想到这些,就战战兢兢,恐有不测。”
“心腹大患不除,陛下又怎能安乐一世呢!”
胡亥连连点头称是,问道:“卿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赵高说道:“陛下唯有严刑峻法,将有罪之人连坐诛族。”
“对心怀不满的大臣及诸公子逐一打击,同时提拔陛下的心腹,安排要职。”
“这样一来,才可保您高枕无忧,肆志宠乐矣!”
胡亥采纳了他的意见,将生杀大权一并交付给他。
一时间,咸阳城内屠杀拉开了序幕,赵高第一个开刀的就是蒙氏兄弟。
蒙恬、蒙毅在始皇生前颇受重用,屡建奇功,在朝中也权高位尊,是赵高平生最忌之人。
子婴知道赵高欲杀蒙氏兄弟,赶忙进宫劝阻二世,认为诛杀忠臣乃亡国之举。
无奈,胡亥根本听不进去,以“先帝欲立太子而蒙毅阻拦,实属危害社稷之举”的罪名,迫蒙毅自杀。
随后赵高又逼蒙恬,蒙恬悲愤难当,大声疾呼:“我何罪之有,无过而死乎?”遂吞药自尽。
除掉蒙氏兄弟后,赵高便将谋杀的矛头转向了秦王室。
赵高一次就在咸阳杀掉了胡亥的十几个兄弟,并且碾死十名公主碾死。
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被囚在内宫,赐死前,皆痛哭流涕,仰天大叫,“吾无罪”,惨不及言。
公子高,见众手足都死于非命,知道赵高不会放过自己,便想逃亡,却又怕连累亲族,遂提出为父皇殉葬的要求。
于是赵高向胡亥说:“现在众人整天提心吊胆,自顾不暇,已毫无犯上作乱之心。”
胡亥大悦,对他深表欣赏,朝中的大事也多由赵高处理。
接着,赵高又排挤掉不少敢于直言进谏的官员,安插了大批亲信。
他的兄弟赵成,封为中车府令,女婿阎乐,当上了咸阳县令。
为了堵塞群议,防止二世与其他人接触,进一步把他控制于股掌间,赵高又编造谎言。
向胡亥说道:“天子之所以尊贵,就在于要随时保持自己的威仪,使人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陛下年纪还轻,如果在众臣面前不经意地暴露了弱点,恐为天下人耻笑。”
“陛下不如居内朝处理政事,由微臣等人一旁辅佐。”
“这样,人人都会称颂皇上的圣明。”
胡亥这时已贪图享乐,于是不再上朝,朝堂决断之权大部落到了赵高的手中。
随着权力的扩大,赵高的野心也不断地膨胀,将眼光转向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
因此,除掉李斯在他的心目中显得日益迫切了。
李斯面对危局,屡次想进见二世胡亥,都被赵高所阻拦。
赵高见此情形,假意问李斯:“丞相,现在各地均有反叛的盗贼,但皇上仍然声色犬马,毫不关心。”
“我本想劝阻一番,无奈位卑言微。”
“丞相乃先帝重臣,说话有分量,为何不进谏呢?”
李斯苦笑摇头:“我何尝没有想过,只是现在陛下常居深宫,很难见到,找不到机会啊。”
赵高见李斯已上钩,表面却不动声色:“只要丞相肯进言,卑职一定留心,瞅到皇上有空闲,立即来禀报。”
李斯自是也无可奈何,只能听从赵高的安排。
赵高深知胡亥已沉湎于酒色而不能自拔,十分反感别人在他玩兴正浓的时候来打扰。
于是,每当看到胡亥歌舞狂欢,与众姬妾厮混时,赵高就派人通知李斯:“皇上正闲着,可以奏事。”
李斯赶忙去求见,一连几次,都是如此。
胡亥非常恼怒,破口大骂:“李斯,这老贼,竟敢拿朕寻开心!”
“我闲着的时候他不奏事,偏我宴饮正酣之时再三扫我兴致。”
“难道是看朕年轻,瞧不起朕吗?”
赵高在一旁,低声说道:“哎呀!如果丞相真这么想,那就糟了!”
“沙丘之谋,丞相也是参与者。”
“现在,陛下做了皇帝,他却没捞到多少好处,必定怀恨在心。”
“大概他是想让陛下实行分封,立他为王呢!”
经过赵高的挑拨离间,胡亥已经十分恼怒李斯,更加不想见他。
没过几日,李斯邀同将军冯劫和右丞相冯去疾联名上奏。
建议暂停阿房宫的工程,减少边区戍守和转输,以缓解民愤。
胡亥对李斯本就有怒气,这下一触即发,咆哮道:“这些都是先帝开创的功业,必须继续。”
“如今我才即位,就蜂盗并起,完全是因为你们镇压不力所致,却想罢先帝之所为。”
“你们身为两朝重臣,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
“还有何资格占着丞相、将军的位子?”说罢,下令将他们交付司法官审办。
冯去疾、冯劫非常痛心,为了不受羞辱,不久便在狱中含恨自杀。
胡亥派赵高审讯李斯父子,赵高天天严刑逼供,直打得李斯皮开肉绽,体无完肤。
李斯实在受不住,只得招了假供,经过赵高一系列策划,罪名终于被罗织而成。
奔赴腰斩刑场的李斯,悔恨交加却为时晚矣,临死前已看到到了秦必亡的气息。
李斯死后,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
事无大小,都完全由他决断,几乎成了太上皇,渐渐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胡亥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胡亥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
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
胡亥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
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
“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
但是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
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胡亥见众口不一,以为自己是冲撞了神灵,才会认马为鹿,遂召太卜算卦。
太卜道:“陛下祭祀时没有斋戒沐浴,故至于此。”
胡亥信以为真,便在赵高的安排下,打着斋戒的幌子,躲进上林苑游猎去了。
胡亥一走,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