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小兔子的大国梦 > 第四章:系统功能和位面之子的开挂人生
换源:


       同时,王凌也成了军中扫盲和号召战士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典型,并在53年十月份(志愿军还没有撤销,王凌的关系也没有转换)获得了“志愿军学习进步模范”的荣誉称号,得到了一枚闪亮的奖章。

但王凌并没有赶上9月1号的入学仪式,因为他的身体还没有恢复过来。

没办法,他当初是被一发美制105mm高爆榴弹炸伤的,炮弹在距离他约十七八米的地方落下,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把他击飞出去五六米远,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内伤,并且眼睛也被爆炸的火光刺伤,然后被金晨和张胜利两人给背下了战场。

按理说,能在105mm高爆榴弹的冲击波当中活下来已经是侥天之幸了,做点手术那真的是不足一提的事情。

事实也是如此,原身已经牺牲,现在的王凌是后穿越来的,来了之后在昏昏沉沉当中被做完了手术,胰脏、胆囊、半个肝脏和半个胃被切除,眼睛也得了近视,可以说是伤痕累累、一个不小心就要丢命了。

对此,王凌笑着对自己说道:胰腺切了也挺好,至少妈妈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我会得胰腺癌症了!

而在这养伤的过程当中,王凌收到了一封来自京都的信件,信中先是对王凌考上了军事工程学院这一重点高校表示了祝贺,说王凌会成为军士基层指战员们的表率,中间则是对王凌这个后辈的身体状况表示关切,最后则希望王凌能够好好学习,尽快的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看着信件的署名,才发现这封信来自原身父亲上司的上司的那个层级,是开国的元勋、战功卓著的一位老人。

王凌不禁感动的潸然泪下。

在这里,这他们的眼里,自己不是什么小镇做题家、不是什么牛马圣体、不是什么房奴车奴……

在他们的眼里,自己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冉冉升起的明星、是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世界终究是属于自己这一辈的……

王凌迫不及待的希望自己快点好起来,早日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

因为身体的原因,王凌直到十月末才正式入学。

这不奇怪,奇怪的是组织上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或许是对烈士遗孤的照顾、或许是对战斗英雄的关照、又或者是对学习模范的嘉许,总之,组织上并没有让王凌退出现役,反而以“军队委培生”的名义给了他脱产学习的时间,保证了他在军队时同级别的供给待遇,让他能够专心的学习文化知识。

跟地星上的来的其他穿越者一样,王凌也有一个系统,虽然不是走的泥头车这样的“正规手续”,但是王凌的这个“科研学习辅助系统”可要比一般的系统好多了。

简单来说,王凌的这个“科研学习辅助系统”一共有三个功能、一个板块:

第一个功能是被动技能“学习辅助”,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辅助宿主学习的技能,能够提升宿主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思路,甚至能为宿主提供更好的学习精力,可谓是学生必备的辅助良品,而且自从加载到王凌身上之后就一直处于开启的状态,想关掉都不行;

这个功能对王凌来说还是十分有用的,虽然他来自于后世,但在这个时代仍然有许多基础知识要学习,而有这个技能的辅助,他就能节约大量的时间,能尽早参与的工作和更快的出成果。

第二个功能是“抽奖”,使用这个功能需要用到学习点,每一百点可以抽奖一次,抽奖盘是一个巨大的圆盘,圆盘被平均的分为了二十四等份,每一份里都是一个先进的科技产品或是先进的科研资料,但先进程度不一、质量优劣不一,能抽到什么全凭运气;

学习点的获得,自然是要靠学习了——每完成一门功课的学习并获得一个“优”的评价或者每吃透一样系统里的技术并将之在现实里实现都可以获得学习点,数量从数十到数千不等,主要根据实现的难度来评判,但完成一门功课并获“优”的评价的得分是固定的,每门功课五十学习点;

第三个功能是“实验室”,系统会为宿主提供一个和现实时间流速比为1:6的实验室,并且可以按照宿主的要求随意更换实验室里的环境和设备,力求为宿主提供一个最合适、最心仪的实验室,以帮助宿主更快、更好的完成科学试验;

想要使用这个实验室就要需要用到工业点,而工业点的获得就需要宿主实际的参与到工作当中去,每完成一项工业产品的设计就可以获得一笔数量不等的工业点奖励,并且这件产品在正式投产之后,每一件产品都会给宿主提供0.1~0.5点的工业点奖励;

另外在这三个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商城”板块,商城是用来干嘛的大家一定都清楚,可以提供小到牙刷香皂、大到歼星舰的一系列的工业产品,只要能付得起“钱”就行——就付学习点或工业点或者两者叠加,只要够数就行。

其中有一款名叫“健康药剂”的商品,是王凌攒够点数之后购买的第一件商品,并且在购买了之后毫不犹豫的用掉了——这个药剂并不能修补他的身体,让被切掉的脏器再长出来,但是却可以保证这具身体现在的这个状态,防止状况继续恶化下去。

当然,因为加班加点的工作而累到在工作岗位上的事情,那就是王凌自己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绝对跟商品质量无关。

也正因为有了系统的加持,王凌才给自己换了一个更加宏大的目标:他不想仅仅只是参与进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当中去,他更想去主导一些项目——他想做种花家的航母之父、做种花家的互联网之父……

为了达成这个梦想、为了在新种花家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为了更美好的未来,王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机械工程、机械加工、钢铁冶炼、船舶设计、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空气动力学等等等等……

只要是王凌觉得是现在或者以后可能会需要的知识,他都会努力的去学习,哪怕牺牲掉自己的休息时间也无所谓,还因此一度被学院评为“学习模范”。

因为有了系统的加持,王凌的学习进步神速而且还能出成果,从53年11月份开始算起,到56年7月底为止,王凌用了3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本科的学业,获得了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和自动化三个专业的学位,并申请提前进行答辩,通过后提前一年毕业。

这又一次引起一阵轰动。

在54年7月份第一学年结束的时候,王凌为了能够更快的修满学分进行了第一次抽奖(他本来打算把学习点都攒着的),抽到了一个手摇计算机的设计图纸。

这东西虽然称不上先进,毕竟1889年的时候这东西就被发明出来了,但至少能够进行四则运算、平方数、立方数、开平方、开立方,甚至还能计算函数和对数,虽然过程繁琐了一点,但怎么也要比算盘好多了。

王凌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绘制出了详细的图纸,厚厚的一摞图纸摆在陈院长面前的时候立刻就震惊了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确定了图纸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之后,当即任命王凌为“手摇计算机项目小组”的组长,让王凌组织人手尽快实现量产。

为此,王凌还拿到了一份额外的补贴,也算是提前一把享受到了项目总师的待遇。

虽然只是一个最低级别的项目总师,但那也是总师!

带“总”的!就是不一样!

王凌找来了六位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了小组,全组人一起努力,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以原图纸为基础进行扩展,设计出了7位数、9位数、12位数和20位数四个型号的手摇计算机,并在半个月后(11月份)在哈城打字机厂完成了工厂量产。

再之后,王凌又带队完成了便携式手摇计算器和超大型差分机的设计,前者差不多有一个胶卷大,可以随身携带、计算四位数以内的四则运算,后者则完全没有投入生产,因为那是一种纯粹的机械计算机,需要上百万个零件才能组建起来,成本实在是太高了,直接就被毙了。

其实王凌觉得还是有一定的生产价值的,哪怕就生产一台呢,后来王凌才知道,那个时候,国内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项目已经被提上日程了,这台机械计算机自然就要下马了。

因为这个项目,王凌还获得了个人三等功,那六位同学也都得到了学校的嘉奖,就连哈城打字机厂也升格成了哈城打字机计算机厂,可谓是皆大欢喜。

那是“新”王凌获得第一个三等功,也是“旧”王凌获得的第一个非战斗的三等功,因此很有意义,奖章被王凌小心翼翼的收藏了起来。

不要觉得一个小小的手摇计算机给个这样的奖励过分了,毕竟54年的时候国内没有自产计算机的能力且现存的数量很少很少,王凌这算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同时对其他的项目也起到了一个不小的助力作用。

要知道,蘑菇计划在开始的时候,整个项目组只有四台手摇计算机,还都是旧社会留下来的,剩下的计算工具全都是计算尺和算盘,极度缺乏科学的、高效的计算工具。

56年的时候为了给种蘑菇这项伟大的事业成立了计算机发展筹备委员会,直到1958年国内第一台手摇计算机才被生产出来,同时也是在这一年,国内第一台电子管数字计算机正式诞生,而直到1964年国内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诞生之前,这台103型计算机都是国内唯一的电子计算机。

而王凌的工作相当于提前了四年给蘑菇项目提供更多的国产计算工具,也算是为蘑菇事业尽了一份力。

55年授衔的时候,王凌以副营级别受授陆军上尉军衔,并向组织申请参加了同年开始的第一次职业等级评定考核,一举通过了九级工程师和五级钳工的考核,王凌也被组织谈话,正式转入陆军技术军官行列,享受额外的一份补贴。

他的名字再一次在军中传开,被人们津津乐道。

那一年还有一件大事是值得王凌铭记一生的,那就是55年10月份的时候,王凌随同陈院长一起,参加了那位“一人能顶五个师”科学家的欢迎仪式。

真的,作为一名后世人,王凌真的是听过太多太多关于他的故事了,所以对他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与崇拜,掌声也是在场所有人当中最激烈的,和他说话的时候都已经语无伦次了。

56年6月份,王凌觉得自己准备的很充分了,所以向学校申请了提前毕业,并以“机械加工设备标准化”为题撰写了毕业论文并通过审核,7月份毕业后被总后调到旅大造船厂工作,在工作期间“发明”了国内第一台自动折弯机并修复了数台老旧的机械加工设备。

同时,这也是王凌第一次接触到舰船建造方面的事情,算是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57年3月,王凌又被总后调到西北支援大西北的建设,在平良一直工作到了现在。

在西北工作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王凌并没有拿出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设计、新产品,但是他关于“机械加工设备标准化”、“机械加工工艺标准化”的研究却越发的深入,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获得一定范围内的认可。

为此,王凌又考了西工大的研究生,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

就在王凌想要继续沿着这个方向研究下去、最好能制定出新种花家第一套标准流程,甚至是找机会和钱老探讨一下“系统论”的时候,王凌自己却因为身体的原因倒下了——他旧伤复发,昏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并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不得不进医院养病。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