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团长一发怒,那眼神都能把人吓破胆,我这心肝儿都跟着颤悠……”待那三人身影远去后,孔捷仍能隐约听见刘大山这般嘀咕。

孔捷不禁扬起嘴角。

这群家伙,确实需要好好整治一下了!

午后,孔捷带领两名警卫员对三个营的营地进行了突击检查。这一次,他彻底颠覆了以往的训话方式,言谈之中透露出一种强烈的信号。

咱们独立团的规矩,得变一变了!

有真本事的就该吃香喝辣,没两把刷子挨揍也活该受着!

这是要唤醒部队中沉睡的狼性和积极性。

所有熟悉的士兵和干部听闻此言,皆是一愣。

这还是我们那位孔团长吗?

您不是一直强调部队内部要团结友爱、人人平等吗?

怎么今天风格突变?

难不成是李团长附体了不成?他们对那位李团长的带兵风格早有耳闻。

但孔捷此刻全然不顾这些议论,训话完毕便径直返回杨村团部,下令将所有侦察兵撒出去。

他要主动出击,打击鬼子。

当然,他并未盲目自大,只是命令侦察兵寻找可能经过独立团防区的鬼子辎重部队。

融合了李峰与孔捷记忆的他,性格已悄然发生转变。

结果晚饭刚过,一名侦察兵即刻回报,一支由一个鬼子中队护送、共计7辆汽车组成的鬼子辎重部队,预计四个小时后会途径苍鹰岭。

苍鹰岭,距离独立团三十多里地,那里只有一条鬼子修建的公路,若南边的鬼子要给平安县城输送物资,必经此路。

真是瞌睡来了枕头就到!孔捷一听,喜上心头。

此时天色才刚刚擦黑,只需急行军两个小时,就能赶到苍鹰岭设伏!

“传令下去,一营全体出动,二营三营各派出200人参战,并且必须带上今日刚配发的新装备!”

“还有,这次行动由我亲自指挥!”孔捷深思熟虑后补充道。

传令兵不敢怠慢,立刻执行命令。然而当命令传至各营时,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可是孔捷头一次下达这样的命令!

过去独立团总是在被动防守,除非遭遇鬼子突袭才会全员应战,否则类似的小规模战斗,孔捷都会上报后再做行动。更何况,这次孔团长还要亲自带队,这在独立团实属罕见。

所有的营连干部都意识到,团长真的要转换作战模式了!

对于这种变化,更多的人感到了振奋!

毕竟只有主动攻击,才有机会获取部队急需的物资。

瞧瞧人家新一团,靠着各种缴获,短短一年时间啥都有了,甚至敢和坂田联队正面硬刚拼刺刀!

再看看咱们独立团,两个人分一支枪都困难!

实情是,部下的士兵们私下里确有不满情绪。

此刻听闻团长要突袭日军辎重部队的消息,独立团的士气瞬间高涨至前所未有的程度。

无需干部督促,短短十分钟内,部队就已经集结完毕。

孔捷带着警卫员来到集结地时,迎面而来的是一双双燃烧着战意的目光。

“此次行动时间紧迫,我们需要急行军两小时抵达苍鹰岭,大家能做到吗?”

孔捷高声疾呼。

“能!”

回应他的,是如雷贯耳的坚定呼声。

“出发!”

孔捷满意地点点头,这还是他首次看到独立团士兵们展现出如此强烈的战斗意志。

夜幕之下,一支灰色长龙正在疾速挺进,一营营长沈泉紧紧跟随在孔捷身后。

他们已经连续奔跑了一个多小时,即便是久经沙场的沈泉也感到了体力透支。

然而,看见孔捷仍在前方奋力疾奔,他咬紧牙关坚持跟进。

“团长,这么大的行动,真的不需要向旅部汇报一下吗?”

犹豫再三后,沈泉终于在孔捷身后提出了疑问。

自37年起,他就调到孔捷麾下,那时孔捷还是营长,而他是孔捷手下的连长。

多年来一直追随孔捷,沈泉可谓孔捷的铁杆心腹,真正的左膀右臂。

对于这位老上司的脾气和行事风格,没有人比他更了解。

如今这般重大转变,难道是上次去旅部,团长受到了李团长的刺激?

“汇报个啥!只要能把仗打好,旅长不会跟我计较!”

孔捷边跑边回骂道。

他心中已明了,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规规矩矩的老实人就只能饿肚子!

又过了半小时,独立团终于抵达了苍鹰岭。

这是一段完全由石头铺成的山路,全长约两公里,两侧荒芜陡峭,地面坚硬无比,连埋设地雷都困难重重。

面对这种情况,三个营长无计可施,只好来找孔捷请示下一步行动。

“脑子僵化了吗?埋不了地雷没关系,用我今天交给你们的手榴弹先炸掉第一辆汽车,之后再用机枪扫射!”孔捷指示道。

“扫射,团长,这岂不是太浪费子弹了?”

三个营长有些不解,以往八路军打伏击,扫射这种打法几乎想都不敢想,即便是使用机枪也是遵循节约原则,尽量采取点射方式。

“看看你们那副寒酸相,这次不用担心子弹问题,给我狠狠地打!特别是新配发给你们的那些武器,你们打多少我给补充多少!”

孔捷笑骂着下达命令。

听到这个指令,三个营长都有些懵圈。

咱独立团啥时候变得这么大方了?

以前一万发子弹都要精打细算,现在居然允许尽情扫射?

但也许正是孔捷的这个决定,使得这次伏击行动出奇地顺利。

独立团强大的火力令这群鬼子措手不及,惊恐万分。

5挺重机枪(独立团原有装备基础上新增),17把轻机枪,加上400多支步枪,这样的火力配置明显超过了日军的标准配置。

要知道,在武器配备上,日军一个标准中队满编为181人,通常携带9挺轻机枪、9具掷弹筒和6挺重机枪。然而在这次战斗中,关键性的胜利来自于系统提供的20枚手榴弹,不仅炸毁了第一辆卡车,还造成了敌方40多人的死伤,使得敌阵瞬间陷入混乱。

一支满编的日军中队,再加上7辆装载物资的卡车,人数超过两百,但在不到半小时内就被全歼。而独立团付出的代价仅仅是16人死亡,7人受伤。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