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最大问题,不在于如何观想同时运动。
而是怎样让内炁与运动保持一致。
体内运转一套,外面运转另一套,绝对不是这样。
忍着身体难受想了好一阵,想不出来。
反而迷茫了。
他不禁自己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这样。
一时间想不出,他便直接做了。
双手上掐着阳风术手印,同时做俯卧撑。
这一做,还没来得及做满三个,整个人便扑在地上。
原来,保持法术做运动,身体运动会让内炁运转紊乱。
内炁运转紊乱,法术散开。
这也是为何施术时受到冲击,会直接破法。
就算不破法,使用法术时,观想吐纳手印要起三合。
其中吐纳控制节奏,一运动,运动的节奏和吐纳节奏起冲突。
运动吐纳变得紊乱,全身便会无力。
这就是两败俱伤。
所以,运动状态与法术状态,注定矛盾,无法统一?
若是姜夔再在宗门待的时间长些,便知道这是基本常识。
可没有这基本常识的他,一直觉得并非不可能。
“打拳时,不是说要气与力合,力与心合,心与气合吗?”
“知行合一,心神与运动合一。”
“或者说,是心神之动,与身体之动,合二为一。”
“这样,以心动来御体动,以体动来运心动。”
“两者便会有促进作用……”
自言自语到这,他不禁一声叹息。
这九州大地,修仙者有几类。
一类是他原先所在天岚宗那样专修法术的“术士”。
术士的极致,是追求身融天地,真正操控天地之力。
这叫做“金仙”。
另一类,则是灭了天岚宗的星魁宗,都是“力士”。
力士的极致,那便是“肉身成圣”。
何为肉身成圣?
不是不服不坏,而是一念之间,身形化为光遁千里。
咫尺天涯,于天涯尽头光雾涌来,瞬聚肉身。
这叫做“阳神”。
剩下一类,名为“剑士”,也是九州主流修行者之一。
这剑士乃是以剑为主,追求是的是人剑合一,纵横天地。
其巅峰,并非长生久视,而是斡旋命运。
当然,余下的还有很多偏门小类。
虽说大道之中,唯有阳神最高,但剑士却追求杀伐极致。
所以便是阳神,也怕遇到最顶尖的剑士。
但修炼阳神的缺点是门槛高,既要根骨好,又要有天赋,还好聪慧过人有资质,更要勤修苦练有机缘。
至于剑士,其本质修炼乃是“盗天机”。
盗天机不是最终修炼,是第一关生死考验。
但凡是人,即便各方面再低,只要能够盗天机,就能成为剑士。
至于术士,那就简单了,说难听点,只要能观想吐纳结印,畜生都能用出法术来,更何况是人,这门槛就这么低。
低门槛也早就了上限不高。
这也是他所在的天岚宗,九州第一法宗,千年积累,内有十二金仙坐镇,却仍旧被三个阳神直接灭宗。
运动练体,他刚刚这做法,不就往力士修炼靠拢么?
术士不是不知道自己身体弱,而是修炼到金仙,身融天地,长生久视,一个念头便能隐没天地间,便是寻常阳神也找不到。
身体再弱,打不到,打不破,又如何?
所以术士也根本不需要修炼身体。
“术士不要修炼,但不等于我不要修炼。”
姜夔收回心思,重新理清思绪。
人的身体分为三元,元精,元气,元神。
元神则是还未凝练出来的心神。
心神又囊括神念与神识。
神念便是所思所想,神识便是眼耳口鼻身的感知。
元气便是体内正气,这也是身体机能运转之力。
呼吸是内脏活动的表现,同样是元气运转的表现。
元精,则是人的寿元,说的是身体精髓。
三者之间,又存在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的规律。
普通人不修炼,元精不断化为元气,元气不断化为元神,生命流逝,便有了从小到大,生老病死。
法术三合——观想动心神,吐纳转元气,手印将两者结合。
心神元气,合为内炁。
“诶?”如此细细盘算、琢磨中的姜夔,很快发现了问题:“手印三个目的,一是观想吐纳融合,二是内炁共鸣天地,三是指挥操纵法术。可现在,我若不要共鸣天地,不要操控法术,只要观想吐纳融合呢?”
想到这,他不禁豁然开朗。
如果不需要那么多,那观想吐纳同时,只要做个引导动作,将二者融为一体产生内炁即可,根本不需要结印。
不过,这么一来,对所做动作也有了要求。
因为观想和吐纳都讲究有头有尾,有起有落,要形成“周天”。
所以这个动作,就不能是俯卧撑之类的单独动作。
这种单独动作没办法形成首尾相连的“周天”。
而他所有认知的健身运动中,也只有一个,完全符合要求。
那就是——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