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汉财阀,从卖给卫子夫黑丝开始 > 第二十四章 明白了,全都明白了
换源:


       说起了往事,汉武帝声音格外的沉重。

登基的前十年,他这个皇帝就像是一具傀儡。

“你觉得朕的想法狠毒,可朕若是不狠毒,汉室江山岂能姓刘?”

“为君者,可以爱惜自己的羽毛,可以青史留名。”

“但是!”

“特殊情况下,更要杀伐果断。”

“为了高祖的基业,哪怕背上暴君、戾君的名声亦在所不惜!”

声音低沉沙哑,带着无尽的豪迈气劲!

撵驾内寂静无声,只有车轮碾过官路发出的吱呀声响。

这,

才是汉武帝真正的心声。

世人只知他好战,贪色,贪慕虚荣名气。

竟不知他有如此底线。

想来也是,若非有此底线,又岂会在晚年为了汉室不被外戚干政大杀四方?

一生高光荣誉,尽数毁在了巫蛊之祸。

“父……父皇……”

太子刘据的声音有些颤抖,下意识吞了口唾沫。

暴君一词,实在是让他恐惧。

许是觉得吓到了刘据,汉武帝收起凌厉的气势,和蔼的揉了揉刘据的头:

“现在,你明白了么?”

刘据张了张嘴,眼中满是惊骇。

“既是如此,父皇为何还要让儿臣学习儒术,为何又要推行儒术?”

闻言,汉武帝轻笑一声道:

“儒术,不过是为帝王服务的学术罢了。”

“朕让你学这个,是想让你竖起一杆仁爱的大旗。”

“方便招揽有志之士而已!”

“并非是让你自己信服。”

汉武帝这次是真的掏心窝子了。

平日里他才不会说这么多的话。

但是,

刘据本就生性敦厚,再加上数年的儒术熏陶,已然把仁爱当做了信仰。

三两句话就想颠覆他的信仰,明显是不可能的。

“父皇,儿臣还是觉得……”

“嗯?”

汉武帝眉头紧蹙,脸上满是不悦。

刘据急忙改口道:“儿臣会尽力理解父皇的话。”

见此,

汉武帝很是失望,心中忧心不已。

【这孩子的脾气,怎么好当一个皇帝啊!】

皇家爱长子,百姓疼幺儿。

自始至终,汉武帝一直没有动摇过改立太子的决心。

只可惜,

父子俩的政见不合,这是真正大麻烦。

撵驾内陷入了沉默。

不多时马车停下,外头响起春坨的声音。

“前方就是蓝田县了。”

汉武帝叹了口气起身走下马车,看着面前的蓝田县不由得一惊。

长安城辖属最穷的县,他可是没少听说。

眼前的蓝田县也的确如此,低矮的城墙,陈旧的城门,随处可见的衣不蔽体的贫寒百姓。

但是!

其中更多的是身穿统一褐色的麻衣,胸前绣着一个‘林’字。

凡是身穿这等衣服的人,脸上都写满了斗志与激情。

走起路来挺胸抬头,恨不得把胸前的林字给每个人看。

这些可是张汤的呈报中没有写到的。

不免令汉武帝心生困惑,拦住一个人问道:

“这位小哥,你们这衣服是什么意思?”

被拦住那人一看汉武帝的装扮,以及身后规格奢华的马车。

连忙双手并拢放在额头上,又从额头上移到胸前,这才鞠了一躬道:

“小民见过大人。”

下跪的礼仪是从明朝之后才开始流行的,西汉并没有下跪的习惯。

除非是皇帝的廷议,或者重大节日。

一般情况下,鞠躬作揖便是最高礼仪。

“回大人的话,小民身穿的是东家发放的衣物,说是要方便管理。”

这熟悉的称呼,除了林琅没别人了。

汉武帝得到确认,不由得暗自咂舌。

这么多衣物,得多少钱啊!

“你们东家倒是待你们不错。”

“那可不是。”

长工一脸骄傲道:“东家可说了,每年发放冬夏衣物两套。”

还每年两套?

汉武帝眼睛一瞪,他似乎明白张汤为什么来找自己要福利了。

“我听说你们蓝田县长工待遇不错,可有这么回事?”

那长工不敢耽搁,连忙回道:

“回大王,东家给出的待遇的确优渥至极。”

“不仅每人每月能够拿到三百大钱以上的工钱,和不要钱的衣服以外。”

“还有逢年过节的赏钱,听说还要给我们盖什么员工宿舍。”

“干够三年,东家还会给一笔钱,让我们盖房子。”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每日三顿饭,管饱!!!”

不消说汉武帝,就连一旁的刘据都是瞪大了双眼。

别说平民百姓了,就连寻常低品官员仍旧是每日两餐。

可这只要给林琅做工,就可以吃到三餐。

明白了!

全都明白了!

汉武帝终于理解了为何绣衣直指会有怨言。

人活一生,在意的不过是四个字:

衣!

食!

住!

行!

林琅出手就是解决三种。

另有绝对优厚的工钱,这种条件下,别说绣衣直指了。

哪怕宫里的宦官和宫女都不免为之心动。

汉武帝看不上以钱财邀买人心的行径。

认为这样招揽来的人不会忠心。

可是……

当一个人解决掉你所有的后顾之忧,那便不是财帛动人心。

而是一种能力!

那长工见他面色不善,也不知道自己哪说错了话,小心翼翼道:

“大人,要是没什么事的话,小民就先走了。”

“这会食堂开饭,去晚了就没菜了。”

汉武帝闻言来了兴趣:“前面引路,我也去瞧上一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