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由继续讲解道:“我制定的这十大律法就已经能够使秦国在短期内迅速崛起了,不仅能使秦国有足够的粮食和勇武的军人,还能培养出优秀的政治和商业人才。”
红莲公主听得入迷了,用极为崇拜的眼神望着李由,道:“可商君的变法中还有各种酷刑和连坐制度,这些手段你都不用吗?”
李由叹了口气,心痛的回答道:“使用酷刑和连坐制度是商君的最大败笔,他的这些手段对富国强兵的作用非常有限,但极大的损害了法家的名声,也使他背上了酷吏的恶名。”
红莲公主有些疑惑:“大人,您为什么认为酷刑和连坐制度没有什么大用?”
“因为人是受利益驱动的,而利益是比较出来的。”
“如果一个人穷的快要饿死了,那他就敢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偷盗、抢劫和谋财害命,因为对他而言,如果成功了,他就能够免于饿死,如果失败了,反正也是一死。”
“如果一个人衣食无忧,就算没有死刑,他也不会偷盗、抢劫和谋财害命,因为对他而言,就算成功了,也就只是让生活稍微更好了一点,如果失败了,就算不会被处死,也会让他失去自由,过上比之前要惨很多的生活。”
“酷刑和连坐制度,对于前一种人并没有多大的威慑力,对于后一种人则显得有些多余。”
红莲公主这下终于彻底听明白了:“原来如此。”
李由发现红莲公主确实很聪明,很多道理尽管她自己想不出来,但只要李由稍微讲解几句,她就能够完全明白,确实是一个值得精心培养的法家女博士。
李由再次回忆起自己的前世……。
有一次,他在龙国的法学院和一位同学谈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用酷刑反腐的事情。
那位同学和商君一样,非常迷信酷刑的威慑力,认为朱元璋的做法非常棒。
但李由则认为,朱元璋用酷刑反腐是非常愚蠢的行为,不仅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反而使自己背上了暴君的恶名。
他告我同学,人是受利益驱动的,而利益是比较出来的。
在朱元璋时期,很多人为了当官,不仅要寒窗苦读十年,而且还要花费大量金钱买书和聘请老师,所以前期投资很大。
但朱元璋给官员的工资却很低,也没有什么奖金和福利,简直是想让他们免费给朱家王朝打工。
所以对于很多明朝官员而言,为了收回前期的投资,他们不能不去贪污腐败。
尽管朱元璋制定了极为残酷的反腐律法,官员稍微贪污一点,就要被剥皮挖心,但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因为对大多数明朝官员而言,如果贪腐成功了,不仅可以收回前期投资,还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如果失败了,就算被剥皮挖心,也没有多大关系,反正给朱家王朝免费打工也是生不如死,不如死个痛快。
李由还告诉同学,历史上的秦国之所政治清明,可不仅仅是律法严格的功劳,还因为秦国有一套系统的爵位制度,官员可以依靠自己的政绩获得相应的爵位,享受到与自己的付出相匹配的待遇。
所以秦国的官员没有贪污腐败的动力,只有拼命工作,提升业绩的动机。
所以朱元璋的正确做法应该是:给明朝的官员制定一套绩效考核制度与奖励制度,对于那些业绩突出,表现优良的官员给予重奖,奖金丰厚到足以让他们收回前期的投资,并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
然后再制定严密的律法,不给官员贪污腐败的机会,并对腐败的官员进行抄家,没收他们的财产,将他们赶到街上讨饭。
如此一来,明朝就能变得政治清明了。
尽管李由讲解的非常详细,但那位同学油盐不进,还是固执的坚持原来的观点。
李由对他大失所望,也就不再指点他了。
……
穿越到秦朝以后,李由在招收女博士时,就非常重视前来面试的美女,是否有比较高的智商?
因为他很清楚,如果对方智商不够,那就是对牛弹琴,根本不可能把她们培养成优秀的女博士。
红莲公主见李由讲得口干舌燥,亲自给他喂茶水。
李由一边喝着美人送到嘴边的茶水,一边问她是否还有其它疑问?
红莲公主认真思索了片刻后轻声道:“大人,法治为什么比德治和人治更有效率?”
李由一边搂着她的肩膀,一边解释道:“因为法治比德治的传播速度更快,比人治的有效期更长。”
“当年商君来秦国变法时,秦国国内私斗成风,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商君颁布律法禁止私斗,违者斩首。”
“律法很快抄送到全国,告知了所有秦人。”
“但一些秦人不相信私斗真的会被处死,所以依然违法私斗。”
“商君立即采取行动,将全国的私斗犯全部抓了起来,押送到国都进行公开宣判和斩首,一次性就斩杀了上千名私斗犯。”
“在行刑时,还将全国的里正、族长都拉过来观刑,通过他们将这一场面传达给全体秦人。”
“从此以后,秦国私斗绝迹。”
“秦国从私斗成风转变成私斗绝迹,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如果商君采用的是徳治方法,那他就必须跑到全国各地,对当地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感化,用上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如果商君使用的是人治方法,那他就必须派出军队,去全国各地制止私斗。这种方法也能在短期内起效,但当商君去忙其它事情或者离职离世以后,私斗之风就会死灰复燃。”
“但用法治方法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因为律法和道德一样,一旦深入人心,就可以代代相传,不会人亡政息。”
PS:新书长传,希望大家鲜花、评价票、月票支持一波,谢谢大家!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