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
唐太宗,猛然一砸身前的案子
紧接着李世民如同猛虎一般
死死盯着来自东北
“好一个东北的少数民族”
“承乾”
“你说这个少数民族”
“该是那一个”
想到这。
连忙开口说道“现在着急你也没用啊”
“再说这清朝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蠢货”
“我们都是这片土地的传人”
“绝不能让异族人手里”
“窥视神州”
“可是现在国库没钱了”
“那就命李靖出征”
“把它们的黄金、白银、通通抢过来”
闻言
李承乾说道
“父皇得师出有名”
“什么名咱的旨意就是最大的名”
“天幕上那些异族”
“能够来这一套,咱们就不能来这一套吗”
说到这里
李世民大手一挥
“这件事不用你管了”
“不管日后事书上怎么说。朕今日所为”
“朕都不后悔”
“而且这也不妨告诉你”
“我有一种直觉”
“这个契丹日后就很可能是那些异族的祖宗”
“毕竟五胡乱华的时候”
“曾经入主中原”
……
“一寸一分也不能给洋人”
“那些条约是清妖卖国贼他们签的”
“太平天国一概不认”
“朕已经下旨”
“命令李秀成猛攻上海宁波”
……
【这是一个甲午年】
【这年7月日本入侵朝鲜】
【围绕战与和】
【朝廷之上一度打到不可开交】
【最终大清对日宣战】
【不曾想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
【遭遇了始料未及的挫败】
【而宫中却还在为慈禧太后】
【60大寿,挥金如土】
【败于历史上从来是以中华为师的岛国日本】
【这是比从前败于西洋炮火打击】
【更大的精神重创】
【大清帝国真实的状况和脆弱不堪的一击】
【彻底暴露了出来】
【大清帝国的群臣们可能想不到】
【这场被后世称为甲午海战的战争】
【会成为整个东亚的历史拐点】
【第二年春天】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那是大清帝国对外签订的】
【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之一】
【在一次次条约的屈辱中】
【清王朝开始了他们的反思,开始了学习】
【也就是所谓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历史上将这一举动称为洋务运动】
听到这一话
乾隆终于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还有救
“知道反思了,那还来得及”
现在乾隆真的是怕了
他现在想将天幕关掉。
否则再让仙人讲下去
那就不用等百年之后。
现在就会有无数的人揭竿而起
让他们爱新觉罗死无葬身之地
【不得不说,洋务运动一开始是卓有成效的】
【清王朝一度出现中兴的状态】
【在南方取得镇南关大捷】
【在安南挫败,法兰西侵犯西南的野心】
【一方面派出左宗棠在西北地区】
【力挫俄国,保留住了我们后来的新疆】
【恭喜左公贺喜左公】
【罢了罢了】
【今天能有这种胜利,全靠各位齐心协力】
然后画面一转
【只可惜所谓的中欣状态,不过是昙花一现】
【然后再次出现马关条约的内容】
……
轰轰
那些倭国人竟然如此吗
唐太宗李世民思考了一下
脑子里终于浮现一个大集,看起来身形猥琐。
神色猥琐而又胆怯的形象
我记得那些人最高的也就六指出头
朝贡的国家太多了
以至于他只有这一点印象
对了,他还上诉了这个国家很多书籍
只是让李世民无法理解
一个领土面积比他大大清
竟然连这个小小的倭国都打不赢
不过李世民也看到对于东瀛国的评价
觊觎华夏之心,从来不死。
来人
“宣刘仁轨来见我”
……
明朝
朱棣听到天幕上的说法之后。
脸色不由得为之一凝
“倭寇”
“在东南一直骚扰,甚至在朱元璋时期就有了倭寇之患”
不过我当时主体的战略进攻的重点还是放在北方草原上。
而对于倭寇的袭扰
更多的是将他视为皮毛之患而已。
也正是因为没有太多的精力应付这些倭寇
这才没让郑和出征
但是朱棣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向没有被他看重的樱花国的人
竟然能够成长到击败王朝的地步。
【两次鸦片战争不只是打掉了我们的骄傲】
【甲午海战,被樱花国的人打败】
【这才是我们彻底走向低谷的标志】
【同时这次惨败又明白了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
【那就是之前我们为之骄傲的文明落后了】
【西方列强的技术我们学习了】
【但是我们为什么还是输掉了】
【最终我们只能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制度,文明必须要革新了】
……
唐朝位面
“难呐难呐”
“这一个天幕之下的许多智谋之人”
也不由得长叹一口气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