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在大明这个书生有点狠 > 第七章 进击的方浩
换源:


       方浩从墓园系统中退出,心中充满了对陈思王一生的感慨。陈思王坎坷的命运、不屈的精神,以及那份对文学的执着和热爱,都深深地触动了他。他意识到,这次与陈思王的交流,不仅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了八股文的精髓,更让他获得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灵感。

回到现实世界,方浩发现官学的刘涵教授恰好出了一道八股文题目,题目为君子自强,让学生写作。这让他暗自欣喜,感觉就像是瞌睡时送来的枕头,恰到好处。他深知,这是陈思王的意识体送给他的礼物,让他在现实世界中也能展现出对八股文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方浩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回荡着陈思王的教诲和启发。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挥毫泼墨。他的笔下如有神助,灵感如泉涌般不断涌现。他将自己对八股文的理解、对陈思王的敬意以及对文学的热爱都融入到了文字之中。

写作过程中,方浩仿佛与陈思王的精神相互交融,他的笔下不仅流淌着自己的思想,更仿佛有陈思王的灵魂在其中游走。他感觉自己仿佛成为了陈思王的传承者,将那份对文学的执着和热爱继续传递下去。

挥笔写下:

君子自强

夫君子者,自强不息,志存高远。昔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言君子之性,犹天之行,恒久不已,无有止息。君子当以此为鉴,自强不息,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君子自强,非一日之功。必也积日累月,持之以恒。犹磨刀不误砍柴工,君子自强不息,亦需勤学不辍,精益求精。陈思王曹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其诗词歌赋,传世千古,为后世所传颂。然则,其才华非天降也,乃积学而成。故君子当效法陈思王,勤学不辍,自强不息,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君子自强,亦需有志向。志者,心之所向也。君子当立大志,志存高远。如陈思王曹植,身处乱世,心怀天下,其诗词歌赋,皆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故君子当效法陈思王,以天下为己任,立志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

君子自强,更需有德行。德者,人之本也。君子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德行为先。陈思王曹植,品德高尚,为人称道。其诗词歌赋,亦充满仁爱之情。故君子当效法陈思王,注重德行修养,以仁爱之心待人待物。

总之,君子自强,需勤学不辍、有志向、有德行。如陈思王曹植般,自强不息,方能成就一番事业。吾辈当以此为鉴,自强不息,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愿诸君子共勉之!

刘涵教授拿起方浩呈交的八股文作品,细细品读。初读之下,他便被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厚文学功底所震撼。这篇八股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论点鲜明,逻辑严密,让人读来如沐春风,深感作者之才情横溢。

刘涵教授心中暗自赞叹,这方浩,真是后生可畏!他明明是个年轻学子,却能在八股文上展现出如此深厚的功力,简直就像是一位沉浸于八股文十几年的老手一般。这不禁让刘涵教授想起了那些曾经在他门下求学,如今已成为文坛泰斗的老学究们。他们年轻时,也曾有过这样的才情与激情,对文学充满了热爱与执着。

刘涵教授继续仔细阅读着方浩的作品,不时地点点头,表示赞同。他发现,这篇八股文不仅表达了对陈思王的敬意,更融入了方浩自己对八股文的理解和对文学的热爱。这种情感的真挚与热烈,让刘涵教授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份对文学的执着与追求,始终如一。

嘴角微微上扬,刘涵教授心中已经为方浩打上了高分。他知道,这篇八股文不仅展示了方浩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一个能够如此深入地理解八股文、表达对陈思王敬意的年轻人,必然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崇高道德情操的人。这样的学子,正是他所欣赏和期待的。

刘涵教授放下手中的作品,抬头看向方浩,眼中充满了欣赏与期待。他知道,这次八股文的写作,对于方浩来说,不仅仅是一次作业的完成,更是一次自我挑战和成长的过程。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方浩必然取得惊人的成就。

方浩回到家中,心中依旧激荡着刘涵教授对自己作品的赞赏。他深知,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每一次的磨砺和指点。于是,他决定将自己刚刚完成的《君子自强》这篇八股文重新誊写一遍,寄给远在京城的方清伯父,希望能得到他这位资深文人的点评。

方浩端坐在书桌前,拿出上好的宣纸和毛笔,一笔一划地重新书写起来。他的每一个字都显得那么认真、那么有力,仿佛要将自己的心血和期待都融入其中。终于,在夜幕降临时,他完成了这份精心之作,细心地将其封装好,准备第二天就寄出。

三天后,方浩收到了伯父的回信。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取出信件仔细阅读。信中,伯父对方浩的《君子自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文章结构严谨、论点鲜明,充分展现了对八股文的深刻理解和对文学的热爱。同时,伯父还提到自己已经利用御史的身份为方浩在国子监求得了一个就读名额,希望他能前往京城就读,进一步深造。

方浩坐在自己的房间中,满心欢喜地整理着行囊,每一件衣物、每一本书籍都被他仔细地放入包中。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想象着自己在京城国子监的学习和生活,想象着与那些文人墨客交流思想、切磋学问的场景。然而,就在他即将完成整理,准备出发之际,父亲方远走进了房间。

方远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知道,儿子方浩有着非凡的文学才华和远大的抱负,此次前往京城国子监就读,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然而,现在的京城并非太平之地,天子北狩,局势动荡不安,这让方远深感担忧。

他走到方浩身边,轻声说道:“浩儿,你的行李都收拾好了吗?”方浩抬起头,看到父亲的神情有些严肃,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他点了点头,回答道:“是的,父亲。我已经都准备好了,明天就准备出发了。”

方远叹了口气,坐在床边的凳子上,缓缓说道:“浩儿,我知道你一直都很向往京城国子监,也知道你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现在的京城并不安全,天子北狩,局势动荡不安,我不放心你去那里。”

方浩听到父亲的话,心中不禁有些失落。他知道父亲是在担心自己的安全,但他也深知这次机会对自己的重要性。他看了看父亲,轻声说道:“父亲,我知道您是在担心我,但是这次机会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我相信,只要我保持警惕,注意安全,一定不会有事的。”

方远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心中不禁有些动容。他知道儿子的性格和抱负,也明白他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然而,作为父亲,他不能不为儿子的安全着想。他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浩儿,我知道你的心意和决心。但是,作为父亲,我不能不为你的安全着想。现在南京的国子监一切规格与帝都相同,而且离家近也安全。你伯父也已经同意了这个决定,他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方浩听到父亲的话,心中不禁有些震惊。他没想到父亲会提出这样的建议,更没想到伯父也已经同意了。他知道父亲和伯父都是在为自己着想,但是他也深知这次机会对自己的重要性。他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父亲,我知道您和伯父都是在为我着想。但是,我真的很想去京城国子监学习,那里有更多的文人墨客、更多的学术氛围。我相信,只要我保持警惕、注意安全,一定能够度过这段时期。”

方远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和执着的态度,心中不禁有些感动。他知道儿子是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应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机会。然而,作为父亲,他仍然不能不为儿子的安全着想。他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浩儿,我理解你的想法和追求。但是,作为父亲,我还是希望你能够以安全为重。南京的国子监虽然不如京城的那么出名,但是学术氛围和教育质量也都是非常优秀的。而且离家近也安全,你可以随时回家看看我们。如果你真的想去京城国子监学习,等局势稳定后再考虑也不迟。”

方浩听到父亲的话,心中不禁有些感动。他知道父亲是在为自己着想和担心,也在为自己提供另一种选择。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缓缓说道:“好的,父亲。我会认真考虑您的建议的。谢谢您和伯父的关心和支持。”

就这样,方浩放弃了原本前往京城国子监的计划,转而前往南京的国子监就读。虽然有些遗憾和失落,但他也深知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