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关银屏此女,其父关羽英勇果断,不拘小节,虽然对妻女关爱有加,但是作为直男,终究无法懂得女孩子的心思,所以关银屏相较之下,与其母素来情深,自幼便与母亲无话不谈,闺中密语,宛若姐妹。
每有喜乐忧愁,皆愿与母共之。
今日战争方歇,关银屏想到这一场征战的细节、自己与徐麟并肩作战的画面,便心潮澎湃,于是修书一封,打算托人快马加鞭送给自己的母亲,以述近况。
书信中,银屏写道:“母亲在上,进来可安好?最近女儿在军中一切都好,只是母亲不在身侧,女儿十分想念……对了,母亲,女儿近日随军征战,虽历经艰险,然幸得父亲与徐麟将军庇护,方得平安。
这位徐麟将军,乃是一等一的青年才俊。
女儿与父亲皆认为徐将军英勇善战,谋略过人,于战场之上屡建奇功,令敌军胆寒。母亲,实不相瞒,女儿亲见徐将军挥剑斩敌,威风凛凛,心中不禁生出倾慕之情……
然女儿自知与徐麟将军不在同一阵营中,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愿将这份情愫深藏心底,不与外人道也……”
书信寄出后,关银屏心中忐忑不安,既怕母亲责怪自己儿女情长,又盼母亲能理解自己的心意。
关银屏的母亲,是一位贤淑温婉的女子,在收到女儿的来信后,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她深知女儿与自己情感笃厚,对于女儿的心事,她更是感同身受,于是立马修书一封,作为回信。
不久,母亲的回信如约而至至。
关银屏展开一看,只见母亲写道:“银屏吾儿,见信如晤。闻你安然,吾心甚慰。你提及徐麟将军之事,吾亦有所耳闻。此人英勇善战,实乃人中龙凤。
你既心生倾慕,亦是情理之中。然婚姻大事,须得谨慎。吾儿可先与徐将军相交,了解彼此心性,再作定夺。
吾与你父,皆盼你幸福安康,得遇良人。若有需要,尽管告知。”
关银屏读罢,心中感动不已。她知母亲理解自己,并未责怪,反而给予了自己鼓励和支持。
而银屏之母,其实在回信之后,心中却另有计较。
她想及银屏已届婚龄,徐麟又是难得的英雄豪杰,虽然两方不在同一阵营,徐麟与关羽侍奉着不同的主公,不过如今孙刘两家已经达成同盟,两人若成姻缘,倒也是一桩美事。
于是,她又修书一封,寄给远方的关羽,询问他对徐麟的看法,并试探性地提出了两家结亲的想法。
她提起笔来,细细述说自己的心意。
书信中,她写道:“夫君在上,妾身安好……近日收到银屏来信,言及战事已毕,她亦平安归来,妾心甚慰。信中,银屏提及一人,名唤徐麟,乃此次征战中的英勇将军。银屏对其赞誉有加,言辞之间,更流露出倾慕之情。
妾身知女儿心性,她既有了心仪之人,自当尊重她的选择。况且如银屏所说,夫君也认为徐麟将军英勇善战,谋略过人,实乃人中豪杰。若银屏真心相悦,与其结为连理,对于孙刘联盟的结合来说,亦是一桩美事。
然婚姻大事,须得夫君首肯。故妾身依妇人之见,如今斗胆修书一封,询问夫君对徐麟将军的看法。若夫君觉得此人堪为良配,妾身愿与银屏共商此事,早日定下佳期。夫君常年征战在外,家中大小事务皆由妾身操持。
今银屏已届婚龄,妾身亦盼她能早日觅得良人,共度此生。望夫君体谅妾身心意,赐下明示。”
书信中,关银屏的母亲言辞恳切,既表达了对女儿的关爱与尊重,又体现了对婚姻大事的慎重与考虑。
她深知关羽作为一家之主,对女儿的婚事有着最终的决定权,因此她在信中并没有直接提出结亲的想法,而是先询问关羽对徐麟的看法,再循序渐进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关羽收到家书后,沉思良久。
他的心中很是惊讶,暗自叹气自己实在是太过马虎,每天和自己的女儿同进同出,居然没有看出来关银屏对徐麟有了不一般的心思。
他知女儿心性,素来是非常有主见、有想法的女孩儿,如今她既有了心仪之人,自当尊重她的选择。
至于徐麟,他确实很是欣赏,在他看来这个青年的确是个英勇善战、谋略过人的将军。若女儿真心喜欢,他倒也不反对这门婚事。
于是,他提笔回信,表示自己倒是对这这一桩婚事没有什么成见,只不过他们与徐麟的确不是同一阵营之人,这件结亲之事,他需要和刘备好好商议,询问看看主公的看法,再作定夺。
随后,关羽还抽空给刘备书信一封。
在给刘备的信中,关羽详细地阐述了他对关银屏与徐麟婚事的看法和考虑。
他写道:“展信佳,关羽有礼。近日,家中来信提及银屏之事,言其与徐麟将军心生倾慕,欲结连理。吾知皇叔仁爱,必能体谅此事。
徐麟将军,吾虽未深交,但见其英勇善战,谋略过人,亦是一方豪杰。银屏既有了心仪之人,吾自当尊重她的选择。
然婚姻大事,非同儿戏,须得两家同意,方可成就。吾与徐麟将军虽同在战场,却非同一阵营。若两家结亲,恐有诸多纷扰,此吾所虑也。
故特修书一封,请教主公高见。主公智慧过人,定能明辨是非,为吾指点迷津。若主公觉得此事可行,吾自当与徐麟将军面谈,再作定夺。
若觉不妥,吾亦会告知银屏,令她另觅良缘。望主公赐下明示,关羽感激不尽。”
书信完毕之后,关羽仔细阅读,这才将书信收起,命令了一名手下,将给自己妇人和刘备的信件一同发出,争取早日送到收件人的手中。
在徐麟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桩姻缘便在战争的硝烟中悄然萌芽,关银屏与徐麟的故事也随之展开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