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风的掌中,那尾巴成了一件法器,证明了他不负苍穹三百载玉清器道的修为。
轻轻抛下这红白法杖,秦风对长耳定光仙道:“尾巴断而化器,于你亦是一番造化。内藏其间,或能助你仙途更进一步。”
“然你之过错,非置之不理。昆仑山壁前,默想三千载。若能金仙之境臻,则继续侍我师旁;否则,便归你自由。”
秦风这话落定,便出现在多宝道人面前,“你作为长兄,竟纵容师弟妹胡作非为,本当令你同尝思过之苦。但鉴于昆仑山需人守护,此罚便记之。若复前非,你我师徒之名,便当一刀两断。”
多宝道人不敢有半句辩驳,连连点头:“多宝感恩大师兄宽宥,必不敢再有过失。”
就在此刻,昆仑山上忽传一笑声,“秦风,你大师兄的风采是否已足够露?”道音飘渺中,师门诸徒皆匍匐,遥朝上清宫方向行礼。
秦风回应一声,带着九天玄女,直奔昆仑之巅。
长耳定光仙面露苦色,起身向多宝道人哀求,“师兄,你曾言大师兄温厚,何以我所见非尔所言?”同时,凝视手中法杖,哀叹失去的尾巴。
多宝道人瞪他一眼,“不速归壁前默想,尚嗟叹何为?”定光仙悻悻而去,选择闭关反省。
其余诸徒心头惊骇,秦风之威形象铭刻心间。后会中,他们对秦风更是恭敬有加,畏惧触怒其威严。
……
秦风对通天道,“师尊,弟子在紫霄宫中聆师祖道讲,自地仙至大罗尽得其精。可惜准圣之道未能全会,故仅成大罗。”
通天面露诧异,心想自家师祖对此徒确有厚爱。
他盯着秦风,“大罗金仙而已,难成吾师之上?”
秦风摇首,“师尊何须忌惮,师祖对我特宠,源于隔辈亲情,非是他人可比。”
通天唇角抽搐,心言何曾嫉妒,却被徒儿一语戳中所忌。
就在诸神议论风生之际,元始天尊的身影在上清圣殿中显现,他以悠然的笑意道:“非但你师尊嫉羡,连我亦对汝有几分羡慕之意。”
“元始兄,我此心情乃是嫉,何故于你口中化作羡慕矣?”通天教主问道,眉宇间透着戏谑。
元始天尊并未理会通天的揶揄,转而对秦风继续言道:“昆仑之事,我已有所耳闻。汝所行大义,惩前毖后,然而我觉罚之尚轻,本当斥之出门。”
秦风方欲向元始天尊表达谢意,却见通天教主面露不服,于是将感激之言噤于唇间。
“元始兄,我所收之徒,皆为昆仑山之灵兽所化,何出此言?”通天教主辩解道。
“汝之徒儿又何尝修身齐家?日复一日,以三清之名,行不致之事。”通天教主反驳。
……
……
见师兄弟二人再起口角,秦风心知此争,非到上清老君开讲紫霄宫,断难息止。遂对九天玄女吩咐道:“玄女,汝且守此,两位师尊若不动手,则汝无需多言。”
“我须赴太清圣地一行,便不陪汝了。”话未落音,秦风身形已化作流水之雾,消散于上清圣殿之中。
九天玄女望着秦风消失之处,自语:“此师兄,真乃性情无常。”
……
秦风至太清圣地,手指轻敲宫门,门随即响应,金色与银色两小童现身。
“汝是谁?新入门徒吗?此非上清宫,汝莫非误入?”金衣小童不耐地挥手,口吻生硬。
秦风笑吟吟地抚摸两小童之首,“汝等乃师伯新徒,颇觉可爱。”
“人哪,吾兄非告诉汝矣?此乃太清宫,非上清宫,何苦缠扰?”银衣小童拂开秦风之手,皮相生气。
然宫内太上老君之声响起:“金角银角,迎入汝大师兄。”
金角银角相视一眼,脸上不悦顿化作温顺,言道:“大师兄,汝不自报,何由识汝?”
原来误会一场,都因秦风未言。秦风不计前嫌,拍拍两小童之首,步入太清圣殿。
向云床上太上老君施礼后,开口询问:“师伯,那金刚琢何时归我?”
太上老君诧异莫名,未料秦风初见,首事便是要求归还金刚琢。
金角童子微皱眉头,从沉睡于仙雾中的瑞兽——板角青牛之鼻轮上摘下了金刚琢,嘴角带着几分诧异与不屑:“大师兄真是古怪至极,师伯宝库中先天灵宝无数,他却偏偏钟情于此物。”
言罢,他用袖角巧妙地将金刚琢上的牛鼻涕甩去,面露嫌恶之色。
片刻后,金刚琢被送至秦风面前,而老子也含笑道:“既是我许诺相赠,岂有食言之理。”
秦风心花怒放,迫不及待地接过金刚琢,心中满是珍重:“大师伯,此宝是您亲赐初物,弟子自然视若珍宝。”
边言边紧紧将金刚琢藏于袖中,如同捧着一颗珍丽的法宝。
太上老君并未在意秦风的匆忙,反而淡淡提起过往:“千年岁月,你在紫霄宫中汲取甚丰,惜乎错失准圣之机。此次师尊讲解圣道,恐怕你又将茫然若失。”
接着,似是寓教于言般道:“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想必你今后听道之时,不再敢有半点懈怠。”
秦风闻言轻笑,洒脱而自信:“大师伯,机缘巧合不可强求。弟子虽才数千岁年华,已登大罗金仙之境,此速在洪荒亦算神速。若速过甚则恐基础不稳,终成羽折。”
太上老君颔首认同,语带赞赏:“你这小子心性颇为不凡,远胜你师尊门下多个徒儿。”
一提及通天徒子徒孙,秦风不禁叹气:“大师伯,今日特来相扰,亦是为此事。虽然同门皆源自灵兽,但终究归根结底,他们仍旧妖族之身。”
他眼中闪过一丝深沉:“我隐约觉察到,妖族日后将牵扯深重因果。故此,愿求大师伯亲自出面,劝导师父,不宜再纵容弟子们轻率修行。”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