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异世孤星 > 第143章畅谈夜半
换源:


       李长歌淡然一笑,眼中闪烁着智者的光芒,“你们的前途宽广无垠,充满希望!这不是我刻意奉承,而是真心认为你们有着无限潜力。”

面对李长歌这般肯定的回答,尉迟宝琳和长孙冲瞪大了眼睛,满心期待地追问:“先生,请务必为我们指点迷津!”

李长歌从容不迫地道来:“首先,你们应该清楚陛下已经重启科举制度,对吧?”

“是的,当然知道,可我们也明白自己在科举方面的短板……”二人回应道。

李长歌语出惊人:“你们之所以不擅长科举,并非才学不足,而是因为科举所考内容过于基础,过于简单!”此言一出,长孙冲和尉迟宝琳面露尴尬,脸颊微红。

李长歌坚定有力的声音回荡在空气中:“科举中涉及的孔圣六艺,实质上只是启蒙教育的一部分。真正的学术海洋深邃广阔,远超你们想象。比如文教事业,高等教育需要深厚的学术素养,若难以企及,为何不尝试投身初等教育呢?”

长孙冲与尉迟宝琳被这番独特见解震撼到,恍然大悟之际又带着一丝羞愧。

他们急切地请教:“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请先生详加指教!”

长孙冲更是激动不已,立刻起身向李长歌行礼拜谢。

李长歌赶忙示意不必如此,继续解释:“高等教育主要是深入研究经典或某一学科,为后来者提供方向;而初等教育才是教育的根本,它要求系统化、全面的基础知识传授。”

他进一步举例说明:“办不了高等学府,就不能开办报纸、小学吗?所谓小学,其实就是蒙学,即教授孩子们识字的初级教育。但现在的蒙学往往仅限于识字阶段,更接近于现代幼儿园的概念。而初等教育则应当涵盖更为丰富且成体系的基础知识。”

他看向尉迟宝琳问道:“以射术为例,假如让你教导一个孩子射箭,你会如何做?”

尉迟宝琳思索片刻,挠头回答:“大概就是先这样,再那样……拉弓射箭不就行了?”

李长歌摇头否定:“不对!首先要让初学者理解弓箭的作用——用弓箭防御有何益处,有何弊端。为了扬长避短,所以必须采取这个动作而非那个动作。这才是系统的知识传授方式。”

尉迟宝琳面露尴尬,内心暗自感叹自己的见识有限。

长孙冲却陷入深深的沉思中,李长歌的寥寥数语如同阵阵惊雷在他心头炸响,仿佛为他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那震撼程度难以言表!

李长歌进一步解释道:“所谓的报社,实际上就是负责印刷、发行报纸的地方。这报纸,则是承载各类文章、新闻的载体,让大唐的黎民百姓有机会了解到天下的大事小情。就如东汉时期盛行一时的月旦评,报纸正是其现代版延伸。”

“当然,报纸与月旦评有所不同,它更开放包容,接受来自各地的投稿,确保内容多元丰富,这样才能吸引民众阅读,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识字的兴趣。”

长孙冲听罢稍有疑虑:“但是先生,报纸的成本怕是不会低,真的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购买阅读吗?”

李长歌胸有成竹地回应:“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由于现今造纸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报纸的实际制作成本并不会太高昂。”

此刻,长孙冲似乎已经预见自己成为全国报业巨擘的景象,仅仅是李长歌的几句话,便好似为他开辟了两个全新的事业领域。他看向李长歌的眼神充满了敬仰,几乎将他视作无所不能的智者。

而尉迟宝琳则焦急地追问他的前程,李长歌不假思索地道:“对于你而言,答案其实显而易见。日后,陛下的科举制度必然不会仅限于孔圣六艺和统一考试,必将细分出众多专项才能,以选拔各领域的杰出人才。”

他特意转向尉迟宝琳,加重语气道:“兵事关乎国家生死存亡,将领之职如此重要,你觉得陛下会不会增设武科来选拔军事人才呢?”

尉迟宝琳一听,顿时豁然开朗,犹如拨云见日。此刻,他和长孙冲心中共同涌起一个念头,那就是对李长歌由衷的赞叹:

“先生真乃高人也!”

这一晚……

李长歌原本只是闲来无事打算外出逛逛街市,未曾料想竟然意外收获了一位绝世美貌的侍女,并且还与两位历史名人尉迟宝琳和长孙冲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趟出行可谓是满载而归,收获颇丰。

夜色渐深,三人畅谈甚欢,推杯换盏间,时间已至后半夜。

尉迟宝琳和长孙冲因有幸得遇高人指点,兴奋不已,频频举杯敬酒,犹如猛虎下山般豪爽痛饮。直至凌晨时分,天色漆黑如墨,他们二人终于感到体力不支,自觉无法再与李长歌对饮下去。他们深知自己即便喝得晕头转向十回,眼前的这位先生恐怕依然能保持清醒,毕竟李长歌最近签到获得了一个“千杯不醉”的体质。

眼见尉迟宝琳和长孙冲实在难以为继,李长歌便主动起身送他们离开醉梦阁。

有趣的是,本来是他们二人前来保护李长歌,结果却反倒是李长歌清醒地护送他们回去。

走出醉梦阁的刹那,李长歌眼前出现的一幕令他不禁愕然。

只见在醉梦阁下大门前,一道孤傲的人影背对着门口站立着,而在他面前,黑压压聚集了至少两三百人,几乎将街头巷尾堵得水泄不通。这样的阵势,若是在前世,绝对能够登上各大新闻头条。当然,如果这些人只是在跳广场舞倒也罢了,然而此刻这群人的状态显然并非如此。

每个人手中都紧握着兵刃,那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而在这群手持武器的人面前,那个面对众人、沉稳应对的身影,正是李长歌所熟悉的秦怀道。

秦怀道目光坚毅,声音冷峻地质问众人:“你们可曾忘记,此地,乃是大唐的长安城?”

秦怀道面对挑衅,冷峻警告……

然而对方毫不畏惧,放声大笑:“秦怀道,你自以为身为护国公之子就能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你应当清楚,你父亲与李二虽能夺取天下,但治理天下又是另一回事。马上可以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

话音刚落,那群人愈发嚣张地嘲笑着秦怀道的沉默,他们正是郑灵、卢文、崔品玉、王玄臣等五姓七望中的世家子弟,一时间,群雄汇聚,剑拔弩张。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