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血衣之下 > 第二十一章 风云际会奇兵现
换源:


       飞刀及面,朱元璋无力闪避。

正在危难之时,有一人飞身而来,将朱元璋扑倒在地,躲过一刀,却替他挨了另一刀,刀锋扎进了右腿。

朱元璋赶忙翻身起来,观那救命之人,正是自个儿麾下的将军,鹰扬卫指挥使,郭兴。

“末将死罪,让大王受惊了。”郭兴扶着伤腿,挣扎着站起身来。随即一咬牙,一把将腿上的飞刀拔出,血流如注。朱元璋看着郭兴中刀的右腿,心疼不已。

恰在此时,一波敌军又朝他们杀过来。朱元璋一抬战刀,戟指敌兵,高喊“迎敌”。身边的数百明军将士得令,步骑齐动,顶上厮杀,另外数十士卒分散在朱元璋身侧护主。

朱元璋扶住郭兴,随即蹲伏在地,为其包扎伤口。“大王不可!”郭兴受宠若惊,赶忙去阻。朱元璋一掸郭兴的手,道:“少啰嗦,你救了咱的性命,咱给你包个伤口还不行了?”

不远处使飞刀的汉子见两刀未得手,气的直咬牙,手往后一伸,又要再取飞刀。郭兴方才救主时就已经盯住那人,此时见他似又要取暗器,便抬手一指,高呼道:“程唐二位,拿住那人!”

只见郭兴的众护卫中闪出两人,一人持刀,一人仗剑,答声“是”,大踏步朝飞刀汉子赶去。

这二人便是曾在朱元璋大营中与傅天抒交手的江湖人物,使剑的名唤程玄云,拿刀的叫唐锐。两人是师兄弟,皆出自云南“点苍派”,早年间便已闻名于江湖,被武林中人合称为“点苍双英”。后因结识了同是江湖出身的明将常遇春,才被招募入明军,做了郭兴将军的护卫,跟随他出没于战场。

程玄云一马当先,挺剑直刺飞刀客。飞刀客见状,往后跃了三步,右手一挥,甩出两口飞刀,程玄云手腕一抖,挽出一朵剑花,将飞刀弹开,大喝一声:“雕虫小技!”,进击速度未减,剑锋直取飞刀客面门。

那飞刀客身形未动,但身旁一记铁拳打来,直击程玄云脖颈。程玄云腰身一转,利剑直削来敌手腕,谁想那人不闪不避,手腕挨了一剑,还是一拳击在了程玄云的胸口。

程玄云一声闷哼,身子横飞了出去,所幸唐锐已至,抬手一托程玄云腰间,卸了力道,才让他安稳落在地上。

程玄云感到胸口如遭重锤一般,用力顶住了咽喉,才没吐出血来。抬头一看出拳之人,正是和飞刀客联手的那高个壮汉。

那壮汉嘿嘿一笑,甩了甩手腕,朝程唐二人走来,步伐沉重,显是劲力非凡。程玄云那剑只是在他手腕上留下了浅浅的一道痕迹。

唐锐观他身形靠近,心下一惊,悄声说道:“师哥,咱得当心,此人不是个俗物。”程玄云暗暗调了一口内息,吐出一口浊气,道:“我晓得。我一剑削在他腕上,他连皮都不破,这人怕不是个铁打的。”

唐锐“嘿”的一声喊,脚步一挪,转刀杀去,直切壮汉右腿。另一边程玄云舞出剑花,身子一跃,剑锋直指壮汉咽喉。

壮汉不闪不避,绷直了右腿,硬接唐锐一刀,左臂挥动,顶着程玄云的剑锋挡开一剑,右手直抓程玄云胸口。

唐锐一刀砍过,右手一松刀柄,身子一转,左手接过快刀,又一刀斩在壮汉后脚跟上。程玄云出剑未得手,一伸左掌,打在壮汉左胸,顺势往后一跃,躲过壮汉一爪,长剑一伸,又在他掌心一划。

程玄云和唐锐出手回位,仅在眨眼间,快刀利剑已在壮汉身上招呼了四招。要换了别人,便是手脚俱断,但此人只是下衣被唐锐快刀划破,手脚却并无伤痕。

“这,难道这汉子是下凡的金刚,投胎的罗汉。不然怎如此刀枪不入的?”程玄云心中大惊。

云南“点苍派”刀剑双绝,唐锐方才极快的两刀便是派中绝学,“疾风无影刀”中的一招。两刀全中,却只是破了裤腿,唐锐也是吃了一惊。

那壮汉大喝一声,双拳一伸,臂上肌肉隆起,双脚在地上踏出了半指深的鞋印,气势骇人。

唐锐靠近程玄云,小声说道:“师哥,我观他这样子,像是横练一门的功夫。”

程玄云极快的一思索,道:“若是横练的本事,运功之时便是刀枪不入。”

“点苍双英”行走江湖多年,颇有见识,那高个壮汉使的确是横练的功夫,他与使飞刀的汉子都是张士诚重金招募的江湖高手,飞刀客名叫汤庆,原是绿林道上的高手,极擅暗器,百步取人,神出鬼没。

而那高个壮汉更是了得,只要是在山东江湖上混迹多年的人,都听过他的名号,“金浮屠”金锋。他原是山东人,自幼习得好拳脚,膂力惊人。后又得一武林气宗前辈传授绝艺,练就这一身霸道的横练功夫。

为了对付朱元璋,张士诚特从千里之外召来二人,混入难民伏兵中,教他俩见机行事,擒贼先擒王。

“若真是横练功夫,那必会有罩门,罩门一破,其功自散。”唐锐小声说道。

“寻常横练功夫的罩门,都逃不开双目,腋下,下阴三处。这莽汉子拳脚力道不俗,但身法一般,咱们游动着斗他,寻他要害!”程玄云小声说道。

“正要如此!”唐锐点头。说罢藏刀于身后,身子一低,先行出手,直攻金锋下身。

金锋双臂一收,双拳连摆,直冲唐锐面门。唐锐转刀出手,刀锋连斩金锋双拳,铁拳与快刀相碰,连拼十几招。

正在此时,“嘿”的一声自唐锐身后传来,一条人影跃过唐锐头顶,寒光一闪,剑影直刺金锋双目,正是程玄云。

金锋见利剑刺来,忙抬臂拦挡。程玄云剑势受阻,腾空一跃,落在金锋身后。

只听得“啊”的一声痛叫,金锋的腋下被唐锐的快刀削开一道口子。正是方才金锋抬臂阻挡程玄云利剑之时,胸前留出了空挡,唐锐趁势一刀划在他的腋下,破了他的横练之躯。

程玄云见唐锐得手,转身持剑急刺金锋后心,一剑刺破肌肤,点在他的脊骨之上。

金锋又惧又恼,一声咆哮,左臂抬掌一推唐锐,身子一转,右拳横扫程玄云右脸。程唐二人各自往后一跃,避开金锋重手。

金锋忍痛退开一边,环顾四周,寻那飞刀客汤庆,但周围只有两边交战的兵将,并无汤庆的身影。

原本金锋已与汤庆商议好了,二人联手,金锋以力大横练之功冲开明军护卫,汤庆再以暗器诛杀朱元璋,两人共立擒王大功。

但方才汤庆见程唐二人身手不凡,他恐朱元璋逃脱,又贪功心切,就撇下金锋拖住二人。自己隐入乱军中,朝朱元璋赶去,要独领大功。

此刻金锋再想寻汤庆帮手,哪里还能找的见他的人影。

“他娘的,绿林狗贼。”金锋心中暗骂。

程唐二人可不管这许多,持剑提刀又再攻来。但金锋此时横练功夫被破,要再运功须得等伤势复原,因此他不敢托大,掉头便逃,冲入乱军之中。

“休走!”唐锐一声暴喝,伸脚从地上勾起一把军刀,右脚一踢,直朝金锋后心射去。

金锋也非常人,听到唐锐喊叫便有了防备,身子一闪,让面前一名吴军士兵做了替死鬼,被军刀扎了个正着。边上几名吴军士卒见状,即刻扬刀挺枪围了过来。

程玄云一个箭步上前,手中长剑如旋风般施展开来,顷刻间杀退了敌兵。

唐锐提刀还想去追金锋,程玄云一把捏住他的肩膀,道:“穷寇莫追,他的横练功夫既破,便无威胁了。咱要是被他引入乱军中,恐自身难保,我们还是回护朱帅要紧。”

唐锐咬了咬牙,心说可惜,道:“也罢,保护大帅要紧。”

话分两头,朱元璋和郭兴组织兵将抵挡吴军的攻杀,连着扛住了三波敌军的集中冲锋,身边还站着的士卒越来越少了。郭兴将军也身受三处刀伤。

“大王,咱们的可战之兵不多了,想法突围出去吧。”郭兴以长枪作拐,靠近朱元璋焦急的说道。

朱元璋刚刚带兵挡住了上百吴军的冲杀,气喘吁吁,扶着大旗,看了看延绵不绝的敌军,暗暗叫苦。

他苦笑两下,道:“咱原本想,那张士诚此役既是为了杀我,那江阴城那儿便是他的假招子,那我便让他来攻。只需咱带兵守住他几个回合,咱们的将士便能平了江阴,再回过头来救援咱。到时里外一夹击,全歼他的兵马,张九四的死期就不远了。”

郭兴紧皱眉头,说道:“大王啊,怕是援军未至,咱们就得让张士诚全杀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不由自主地喃喃道:“咱那劣侄是咋守的洪都,六十万人都。。。”

“咱这儿也没有洪都的城墙啊,这一望无边的空地儿,朱文正来了也守不了。。。”郭兴小声嘀咕道。

“嗯?”朱元璋眉头一皱,斜眼一瞧郭兴。他不愿听旁人提朱文正。

郭兴知道自己失言了,连忙朝朱元璋施礼,道:“请,请大王赶紧带军突围,末将在此抵挡敌军。”

“不可,要走一起走,郭兴你跟咱一起突围。”朱元璋说罢,便想去扶郭兴上马。

郭兴一把推开朱元璋,道:“大王,您是我明军之魄,只有末将在此扯住敌兵,您才可突出重围。机不可失,大王莫做妇人之态!”

朱元璋略略一思,说道:“也罢!”说完一把将明军大旗拔起,快跑两步,翻身上马,对郭兴说道:“他张士诚要的是咱的脑袋,咱把大旗带走,这些诚吴狗子必会撵着咱跑,你再寻机撤退。”说罢,便要纵马。

只见郭兴忍痛一个箭步上前,将朱元璋的大旗夺来,随即挥刀背一抽朱元璋马臀。

朱元璋一惊,大叫:“郭兴,你。。。”话未说完,战马一声长嘶,疾驰而去,周围兵卒也随朱元璋突围而去。

郭兴看了眼远去的朱元璋,咬牙将大旗杵在地上,朝敌军大喊:“咱朱元璋在此,吴贼狗子过来领死!”

朱元璋虽带军突围,但张士诚既设下如此大计,又怎会让朱元璋轻松脱逃。

朱元璋及麾下人马众志成城,破釜沉舟,连着冲破了三道张士诚安排的包围圈。

但就算如此,朱元璋的人马也是死伤惨重,一路杀过来,不断有兵将倒下,血肉横飞,尸横遍野。现下身边可战之士十不存一,只余数百。

还未跑多远,又有一阵阵人喊马嘶自前路传来,又是张士诚的伏兵。

一名斥候兵自前方赶来,背上已经中了两箭,在朱元璋面前翻身落马,嘴里含糊道:“前。。。前有伏兵。。。数千。。。”说罢便死了。

“他奶奶的张九四,咱这次要是死不了,定要亲手剁下你的脑袋!”朱元璋心中暗骂。随即扬刀大喊:“将士们,跟我接着冲,活下来的重赏,死了的翻倍!”说罢,一马当先,挥刀朝敌军杀去。身边数百军士大受鼓舞,齐声呼啸着前去与敌搏命。

朱元璋带头冲锋,杀进了张士诚的数千伏兵阵中,数百明军将士一齐发力,瞬间将吴军阵营冲散。两股人马短兵相接,血流成河。

明军突围受阻,后面的数千吴军追兵也撵上来了,已与明军后部交上手了。赵精忠率领的部分先锋营也在其中,只是赵精忠依旧带着数百亲兵落在最后,列成了人墙,并未与明军搏杀,似是在阻断朱元璋的来路。

朱元璋带兵冲锋固然勇猛,一时间也打了吴军伏兵一个措手不及。但毕竟兵马数量差距太大,再加上追兵已至,朱元璋一众很快便又陷入了苦战,正是进退维谷,岌岌可危之境。

万余吴军将士,将仅存数百的朱元璋一众团团围住。朱元璋麾下兵将再是勇猛,毕竟仍是血肉之躯,血战之下,士卒陆续倒下,缺手断腿,血肉模糊,哀嚎之声此起彼伏。朱元璋看着连片倒下的麾下勇士,悲愤之感油然而生。

正在此时,一名吴军骑兵将军持枪攻来。朱元璋怒目圆睁,一声雷霆暴喝,纵马迎面冲去,随即一按马鞍,身子往前一扑,跃上敌骑马背,左手扯住敌将长枪,右手一剑穿喉,剑尖直插进了马背。

战马受惊吃痛,一阵狂扭,将朱元璋和骑将尸首重重摔在地上。

原本经过连番厮杀,朱元璋已是精疲力竭,这一摔更将他仅存的一点力气耗尽了。剩下的明军士卒见大王坠地,赶忙聚拢过来护卫。

朱元璋见他们为救护自己,前赴后继的战死在敌军的刀枪下,便挣扎着想要的起身再战。但他五指抽搐,眼下已握不住剑了。

“天不助我助九四!”朱元璋心中塞满了不甘与愤怒。

就在这时,有一阵嘈杂震天,鬼哭狼嚎般的声音自不远处传来。

“还有一波伏兵么?可真有你的,张九四。”朱元璋面无表情的自语道。

直到来军映入众人眼帘,朱元璋等才勉强听清他们杂乱无章的叫喊声,“汉王陈友谅大军杀到!汉王陈友谅大军杀到!”来军自报家门。

“陈。。。陈友谅?!”朱元璋原本已精疲力竭,无力再战,但陈友谅的名字让他惊地立马挣扎着站起身来。

不光是朱元璋一众大吃一惊,就连张士诚的兵马也懵了,有的兵卒甚至忘记厮杀,愣在了原地。一来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一股兵马赶来,二来这股兵马竟是已败亡多年的陈友谅的汉军。

朱元璋顾不得这许多,连忙手脚并用地翻身爬上一匹战马,举目远眺。

要说元末乱世中的群雄,朱元璋毫无疑问是最强大的。但在朱元璋称雄之前,要说谁是他最大的对手,那必是汉王陈友谅。当年鄱阳湖大战,陈朱两军数万战船,百万士卒。血战月余,炮火连天,直打的天地变色,湖水倒灌,浮尸成岛。要不是陈友谅在乱战时中流矢而亡,胜负还未可说。

“他娘的,陈友谅的骨头应该都被鄱阳湖的水给泡烂了,哪儿还来的汉王。”朱元璋心中不解。

来军很快就靠近了吴军的数千伏兵,朱元璋定睛一看,这支神秘的“汉军”人数不多不少,有一千多人。但穿的服饰乱七八糟,有穿褂子的,有穿兽皮的,也有穿盔甲的,还有光着膀子的。这支军队也无甚阵型,队列可言,千余人歪歪扭扭,争先恐后的行进,大半步行,少数骑马,其中甚至还有骑牛的。

朱元璋看着这么一支军队靠近,紧紧皱起眉头,他心想:“这哪是什么汉军啊,老子当年刚跟郭子兴起事时也比这些人像样些。。。”

吴军中一员将领纵马上前,提剑大喊:“吴王张士诚大军在此,速速退走,不然。。。”话未说完,“汉军”中闪出一人,抬手就是一弩,连发两箭。

那将领已有防备,伏身躲过,随即一展长刀,发喊朝使弩之人杀来。

射弩的汉子正要拔刀去战,又有一人喊了一声:“让我来!”,抢先一步,右手一伸,一道寒光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