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九阳真经之轩辕篇 > 第六十七章 魏国
换源:


       魏国

战国七雄之一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41个义项

展开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1]姬姓,魏氏,始祖为毕万(毕公高之裔孙)。

前636年,毕万之子魏犨因为随公子重耳出亡有功,晋文公重耳继位后,令魏犨承袭魏氏的封邑(魏邑,今山西芮城),列为大夫[6]。

前453年,晋智伯(荀瑶)率韩魏之师围攻赵氏基地晋阳(今山西TY市),三年不能攻克,赵无恤遂策反魏桓子和韩康子两家,反攻智伯,杀之并分其地。韩、赵、魏三家分晋局面形成。公元前445年,魏斯继位,自称诸侯,史称“魏文侯”,为了变法图强,称雄图霸,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文侯师卜子夏、友田子方、轼段干木,故群俊竞至,名过齐桓,秦人不敢窥兵于西河,斯盖积贤人之符也。[7]”

公元前445-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在位期间,崇儒重教,招贤纳士,励精图治、率先称雄七国,奠定了魏国百年霸业。[8]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2]

前364年,魏惠王六年迁都大梁(今HEN省开封),国号也称梁。[2]

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百万年前的楚国,就应当是亶富持赤霄剑,所守护的国度,毕竟对于泰阿剑,他也是知晓剑诀的,魏国也不敢轻易进犯,反而成了马前卒,泰阿剑也因此被毁。

汉武帝所使的是不是原物呢?大风歌和赤霄剑诀倒是有些相像。估计是因赤霄剑属于全天候使用,后来被汉武帝所得,所以人人惊惧。

大风歌》,是汉朝皇帝刘邦创作的一首诗歌。最早著录于《史记·高祖本纪》,又名《过沛诗》。全诗共三句,每句皆有“兮”字,具有楚歌体特点,《史记·乐书》称之为《三侯之章》,“侯”与“兮”同,皆为语气词。此诗创作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这年刘邦征讨淮南王英布,返回时路过故乡沛县,与家乡父老喝酒酣宴,击筑而歌唱此诗,并让沛县之中120名儿童学唱。汉惠帝时,将这首诗作为沛宫在四季祭祀高祖的歌曲。[11]

此诗歌仅有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发了作者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惆怅。全诗浑然一体、语言质朴、大气磅礴,包含了双重的思想感情,别具一格。

南朝梁·萧统将其选入《文选·卷二十八》杂歌类。

在40亿年前,赤霄剑通赤削剑,就是大蚩尤的武器,被一个叫公孙宣员的导游,从神庙给盗取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