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倾世沉玉 > 第三章
换源:


       沈听澜洗好后回到房间看到时宜还在房间里愣了一下

“你怎么还在这里?”

时宜指了指桌上的药和绷带:“你是因为保护我受伤的,上药这事理应是我”

沈听澜解开上衣,时宜这才看清沈听澜的伤痕

背上、双手上臂、小臂全是刀伤

时宜捂住嘴巴,眼睛里已经有泪了

沈听澜看时宜许久没有动作,回头一看时宜已经哭了

他着急上前擦去她的眼泪:“别哭了”

时宜把他转过去开始给他上药:“皇叔终究太狠,我和皇兄好歹是他外甥,至于为了皇位把我和皇兄赶尽杀绝吗?”

“时宜”

时宜第一次听见沈听澜这么严肃叫自己名字

“如果皇上为你赐婚你会答应吗?”

时宜上药的手一顿,随后继续上药:“我赵时宜只会嫁给我爱的人,如果要我和亲或者让我嫁给我不爱的人,我会放弃公主的身份离开皇宫,父皇有句话说得很好,人命不能由别人决定,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只要不要后悔就好”

沈听澜能够确定自己的心意,但他不能够确定时宜的

时宜上完药后就离开了沈听澜的房间

……

祝清衍经过一天一夜的快马加鞭终于赶到皇宫

赵时允还歇在皇后宫里,听到太监来报:“启禀皇上,祝将军求见!”

“祝将军?”

赵时允又让太监去万宁宫通报太后,说是祝将军进宫了

“你说什么!”

赵时允和太后听到时宜失踪的消息激动的站起来

赵时允更是从龙椅上下来到祝清衍面前:“十一怎么会失踪?她身边有朕派去的沈听澜!”

“昨日十一带着沈将军去集市买东西,原本是要启程离开洛阳的,但是十一和沈将军迟迟未归,下人们找遍洛阳城没有十一和沈将军的踪影,因此我判定十一失踪了”

赵时允握紧拳头:“知晓十一出宫的人不多,我放出的消息是十一去往城外的寺庙,就算是敌军都不可能知道十一在洛阳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如果十一和沈将军真的遇到危险,那么就只有见过十一的才能知道十一的样貌”

祝卿时怎么会想不到是敦亲王所为:“兄长,你找回十一后带她回宫”

赵时允替时宜说话:“母后,十一是因为父皇的死才决意出去散心的”

“你是皇帝,十一是哀家女儿,你们两个都不允许有闪失!如今十一已经失踪了,你还安心让十一继续在宫外吗?”

祝卿时接着说:“十一也老大不小了,等她回来皇帝为她赐婚吧”

“母后!”

赵时允并没有答应太后:“母后,十一是您和父皇的宝贝女儿,我不信您不知道十一是怎么想的,朕不会赐婚十一,就算赐婚也是十一提出”

“皇帝!十一总会出宫一段时间,十一真提出赐婚你真舍得时宜嫁去宫外?”

宫里每当有王爷世子入宫时,太后都会让时宜去见见,时宜嘴上说去见见,但实际上去了时允那里

“十一若获得幸福又有何不可!朕还是太子时母后您为我择了多少侧妃您不知道吗?”

他娶了楼停月后一直不肯纳妾,何况楼停月成婚一年生下皇太孙,祝卿时看见自己儿子独宠楼停月不肯纳侧妃觉得有些不妥

却被赵时允驳回,并说:“外祖父都只肯有外祖母一个妻子,为什么我就要纳妾!”

赵时允记得当时母后说的是:“本宫的父亲不是你父亲,你以后会是皇上,就算你此时不纳妾,以后当了皇上后妃也是众多!”

最后赵时允纳了两位侧妃,侧妃入门后两三年才各自生下女儿

而太子妃在她们之前又生下了女儿

赵时允甩了甩袖子:“朕为皇上无法做主自己的婚事,难道妹妹的婚事也要为这大宋牺牲才可以吗!”

赵时允说完,离开了养心殿

万宁宫

回到万宁宫的祝卿时开始回忆,她十六岁那年遇到了赵书珩

赵书珩对祝卿时一见钟情,最后恳求皇上赐婚,祝卿时的父亲乃是将军,与祝府成为亲家再好不过

皇上赐婚这件事没有回转的余地,由祝清衍送行,将妹妹一路护送到皇宫

祝卿时一身绿色嫁衣,头上是华丽的凤冠,她举着扇子等待赵书珩

赵书珩从前厅回到新房,他缓缓拿下祝卿时的婚扇:“时儿,我如愿娶到你了”

祝卿时为赵书珩生下一子一女,祝卿时以为她和赵书珩一样可以一生一双人

但她想错了,赵书珩登基后选了秀女册封为妃,在赵书珩后宫妃子越来越多时,祝卿时已经对赵书珩死心了,她不该奢望可以独自拥有帝皇

自那以后,祝卿时尽心照顾女儿儿子,没几年,静太妃分别生下一子一女,但祝卿时终究是皇后,时允又得皇帝教导,在时允成年时正式封为太子

时宜从小无忧无虑长大,赵书珩也对她十分疼爱,但她不希望女儿受苦,更不希望女儿离的自己很远

她不是没看到赵书珩在位时大塞求娶公主,赵书珩原意想让时宜和亲,是她拼死阻拦:“时宜不足十三岁,你让她去和亲?!我告诉你,我祝卿时的女儿我不会让她和亲的!”

最终,赵书珩将年仅十六岁的瑰和公主送去了大塞和亲

自己的儿子登基,时宜的身份也会有所不同,祝卿时觉得与其送去和亲,不如让时宜留在京城,起码在自己的身边

时宜十三岁时看到母后和父皇争吵,知道父皇原先是想送她去大塞和亲,毕竟自己是嫡亲公主,好在母后之后阻拦下来

时宜向父皇申请一道旨意,允许自己出宫

赵书珩答应了,时宜一出宫就是半年,剩下的半年留在宫里陪伴母后和父皇

祝卿时回忆结束,她看着慈安堂,儿子女儿都不在,偌大的宫殿里只剩她和婢女和太监

……

时宜和沈听澜睡醒后开始出发:“刚刚那个夫人说往这里走就能走上去”

荒郊野外沈听澜担心时宜摔倒,默默的扶着时宜的手臂

两人走了许久,时宜已经累的不行了:“我怎么感觉我们走得越来越远?”

听澜扶着她:“累的话我背你吧,这附近应该没有人家,昨日收留我们的应该在这山上打猎的”

时宜拒绝了背这个提议:“我还可以走,应该差不多可以走出去吧”

直到日落,两人都还未找到路出去

两人打算在树林里暂时解决时,时宜忽然踩下坡:“啊!”

“时宜!”

听澜拉住她的手,两人一起滚下坡下

沈听澜一直将时宜牢牢的护在怀中,时宜睁开眼就是沈听澜的脸:“听……听澜”

时宜就算再不知道情爱,也知道她对沈听澜这种莫名的情感是喜欢他

她脸红不知所措,一时间竟忘了推开他,还是沈听澜适时站起身随后牵起时宜

“天黑注意脚下”

“谢谢你”

沈听澜抓到一只兔子烤好撕了一块兔腿给时宜

时宜吃着兔腿试探问沈听澜:“听澜,以后你的婚事是听安排还是会娶你喜欢的?”

沈听澜一愣,随后看着时宜:“我会娶我爱的人”

两人都未表明心迹,但都以为对方里的人不是对方

天亮后两人继续出发,总算是看到城门了

时宜和沈听澜看到宁城时愣了一下,没想到两人从偌大的洛阳走到了洛阳的边界

到了宁城沈听澜重新买了一匹马,两人共骑回到洛阳祝府

而刚回到祝府的祝清衍正准备带人出去寻找时宜两人,刚出门就看到了脏兮兮的两人:“十一!”

“舅父”

祝父连忙让人给时宜做吃的,听澜准备回房,时宜让下人给沈将军送过去

祝清衍问她为什么两人失踪了一天一夜,时宜听到舅父的疑问她才回答:“我和听澜去了白马寺为父皇祈福,是我和听澜刚走的时候遭遇袭击的,我和听澜摔下悬崖,但好在听澜护着我并没有受伤,我们只是在一家农户那里歇脚,那里几乎没有店家和府邸,我和听澜也只能走回来了”

祝清衍听到时宜叫沈听澜不像前两日如此客套:“你和沈将军已经熟唸到叫听澜了?”

时宜吃饭的手一顿:“本来大家知道的是宁国长公主为父祈福,我叫他沈将军他叫我公主不正说明我人在宫外散心吗?”

祝清衍闻言暂时放下心来但是还和时宜说:“前日我入宫禀报皇上你和沈将军失踪的事情太后也在,太后的意思是寻你回来带你回宫,是皇上拒绝了太后的决定,让你按照自己的意思继续在宫外,而且皇上还说你的婚事除非你自己求赐婚,否则皇上不会为你赐婚”

时宜正在感动皇兄之举,只听见舅父说:“但时宜,你是宁国长公主,不该动情的人不应动情”

时宜看着舅父的眼睛,舅父也看着她,她突然觉得舅父的眼可以看透人心

“我不知道舅父此话是什么意思,您跟母后都是时宜的亲人,为什么父皇和皇兄不逼时宜嫁给不爱的人您和母后一定要逼我?”

“不用这么说你父皇的好,别忘了你父皇可是动了要送你去和亲的意思”

就因为这件事祝卿时和先皇感情不再如旧,时宜成了祝卿时和先皇的最后一个孩子

“可父皇后来有弥补我,是无论我提出什么要求父皇都会答应,有些话不得不跟您说,想必皇兄那天也和您们说了,我赵时宜只会嫁给我爱的,若逼我成婚或者让我去和亲,那我会放弃公主的身份出宫做一名普通的女子”

时宜说完站起身行礼:“舅父,时宜告退”

回到房间后,时宜让婢女收拾东西,明天就离开洛阳

祝父看到时宜要走,行李都已经装上马车:“十一啊,不多陪陪外祖父吗?”

往年祝父只要这么一说必定能留下时宜,但时宜离开已决!

时宜跪在祝父面前磕了一个头:“外祖父,是时宜不孝,时宜决定的事不会改变,行李已经装上马车,就不劳烦他们帮我搬下来了”

说罢,时宜转身上马车,头也不回

马车驶远后,祝父一改对时宜和颜悦色的神情:“你是不是对十一说了什么?十一本来决定多陪我和你母亲两日的”

祝清衍将昨日的对话一一说出,没想到换来的是祝父一个巴掌:“混帐东西!你作为兄长,我以为你不会像卿时这般,你和婳儿的婚事是为父逼你的吗!你和卿时的婚事为父不是由你们决定的吗!卿时那是为父没办法拒绝,那是赐婚、是圣旨!十一身为长公主没错,卿时为她择婿也没错,但你们错的是不该逼十一,皇帝既然说出婚事由时宜做主,说明他不会害十一,反倒是你们,一个要求皇帝赐婚一个说不该动情的人别动情!你们两个一个愧为舅父一个愧为人母!”

祝父顺了顺气说:“你的女儿我为何取名祝幸,幸有幸福的意思,祝幸也希望后辈可以幸福,不是被逼嫁人无奈过完这一生”

祝清衍回到房间想着父亲说这一切,写了长长的一封信送到宫里

祝卿时看完信愣了许久,她不知道为什么所有人都这么说,明明她是为了时宜好!

祝卿时烧毁了信,她绝对不会让时宜任性妄为,出宫这件事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婚事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