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念完后,文武官员们都无比惊讶,
他们都没想到皇帝陛下会突然下旨要南迁,甚至还免除了三饷。
朱由检原本考虑带着皇宫内眷和周遇吉等偷偷离开京城的,这样无疑更加安全一些。
不过考虑一番之后。
朱由检还是觉得,他作为大明皇帝。
必须要让全北方的百姓,都知道自己的去向。
也让天下人都知道。
自己这皇帝还在,南方还有大明的存在。
以免将来满清入关之后,天下群龙无首。
所以,最后朱由检还是宣布自己要南迁的消息,
并要求将自己的圣旨内容在自己离开后张贴在京城各处,还有各省的各地城门之处。
同时,朱由检也借着此次下达南迁的诏书免除了他即位以来因为辽东战事与剿匪加征的三饷,
三饷即辽饷、剿饷与练饷的合称。
辽饷加派是为后金入侵,辽东战事紧急,军饷不足而起
剿饷是为镇压农民起义筹措军费;练饷为镇压农民起义练兵所用。
停三饷以避免贪官污吏继续盘剥百姓,加剧内部阶级矛盾,
也避免将来满清入关后继续征收三饷,强化自身。
或许停止三饷,收百姓之心。
至于准许民间办团练,发展地主武装,
自然是为了让北方也保留一定的日后抗击鞑子的火种!
甚至他将南方的三饷也是一并免除了。
反正他南下之后也是一定会整顿税法的!!
朱由检这圣旨一宣布后,文武官员自然都很惊讶,想不到朱由检如此说。
兵部尚书张缙彦首先站了出来反对。
他已经是暗中勾结了大顺,打算投靠李自成。
自然不愿意崇祯南迁。
还希望抓住崇祯,献给李自成呢!
他大义凛然说道:“陛下,万万不可,我,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陛下岂可效仿当年南宋,做逃亡君主!
陛下要做赵构,臣可不愿意做秦桧!!
何况,如今闯贼只流窜于陕西,河南一带,还没有打到京师,大明还有希望。
臣谏言陛下启用成国公朱纯臣为京营提督,守宣武门,招募兵马,重新阻止京营,
必定如同当年击退建奴一样击退顺贼的!”
朱由检看着兵部尚书张缙彦貌似正义的脸庞冷笑起来。
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小心思吗?
他记得历史。
兵部尚书张缙彦曾投靠李自成,现在肯定已经是叛臣了,
阻止自己南迁,也就是想要害死他而已。
李自成现在至少20万精锐大军,
孙传庭死亡之后。
现在京城之内的可战斗之兵也就是数千人了。
除非将山海关之内的吴三桂的4万关宁军调来!
不过吴三桂作为军阀,听调不听宣,不可能和李自成死磕。
更不要说,真的来了。
一战之后,也就是便宜满清而已。
所以现在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南下。
让鞑子和大顺内斗。
自己在南方积攒实力,再行北伐。
朱由检冷眼看着张缙彦,没有理会此人。
只是问道:“其他人呢?还有人反对南迁的吗?”
这时候,成国公朱纯臣也站了出来。
他乃是明末贵族,世袭成国公。
祖上为朱能,靖难名将,南征北战立功无数,封成国公,
不过朱由检记得,他日后也背叛了大明。
成国公朱纯臣也大义凛然道:
“陛下!臣认为所言甚是,陛下岂可南迁,放弃北方万民,臣愿召集兵马,为陛下守城!
必定和闯贼决一死战。”
紧接着,其他官员也有很多站出来吩咐附和,阻止崇祯帝南迁。
甚至是群情激奋了起来。
一些是心怀鬼胎,放不下北方财产,或者是早就和闯贼有联络了。
也有一些是迂腐清流,一心想着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类的。
“陛下岂可南迁啊!!若是放弃北方万民,必定失去天下民心,大明亡矣!!”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天子岂可南迁!!”
“陛下不可南迁,若是南迁,我便是撞死在这里!!”
许多官员都是在怒吼了起来。
甚至是有人在砰砰磕头。
不过当然了朱由检不会在意。
他不是之前那一个没有主见的崇祯了。
天下所有人反对,他也会按照自己意见干。
大明此刻不南迁,才是真亡了。
南迁才有一线生机。
当即,朱由检冰冷道:“不是朕想南迁,而是时运如此,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今日外有东虏,内有闯贼,也唯独南迁,才有一线生机,
况且朕也不会放弃北伐,将来必定收复华夏故土,一寸不丢!!
也非朕一人南迁,而是所有北方臣民都可南迁!
朕意已决!诸卿不必多言。”
众大臣听到此话,也是面面相觑。
不过他们也觉得似乎朱由检说的有一定道理。
这时候,张缙彦突然大喝一声,然后站了出来,冷笑道:
“陛下!看来你真是动了南迁的念头啊!”
“不过你觉得你能够南迁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