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引人关注的话题,莫过于人工智能(AI)是“工具”还是“超人”。是带来无限可能的“阿拉丁神灯”还是释放未知危机的“潘多拉魔盒”。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弗里.辛顿甚至以“养虎”为喻:“就像饲养可爱的虎崽作为宠物,我们必须确保其成年后不会反噬(人类)。”
AI的迅猛发展,已经在各个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既给我们带来便利:提高了生产力,促进社会飞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比如导致许多领域失业的增加。这让人们欣喜的同时,感到担忧和不安不难理解。但认为AI可能成为“类人”、“超人”,甚至威胁人类,就有些杞人忧天,AI成为“类人”和“超人”更多只会是人们的一个愿景。
用AI创作应该是AI应用最成熟的领域,但使用过AI创作的人应该清楚,AI弄出来的作品,只是一些特定化的东西,不过是一些做了有限加工的复制品,把以往出现的东西按照特定逻辑重新呈现,与人类的创作有着天壤之别,算不得真正的创作。
这也就是说,即便在AI应用最成熟的领域,AI做的,本质上仍然是在对以往出现的东西进行复制,跳不出特定逻辑,不能够创造出真正意义的新作品,更不会主动去寻找有益于强大其自身的资源来自我强化。一旦失去人类的大脑,AI很快也会失去继续活动的能力,这就注定AI无法成为“类人”,更不要谈成为“超人”,它最多只能成为人类更方便的工具。至少当前是这样。
进一步说,倘若将来AI突破其固有局限,能够实现自主意识,具备了真正的创新能力。AI仍然不能够威胁人类。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到今天,唯一证明一个人是其本人的东西,只有其个人的意识。因为临床实践证明,人体所有的器官:头、心脏、四肢、血液,几乎无一不可以更换!一个人,只要其原有意识还在,换了身上任何一个器官甚至可以说换了身上所有器官,仍旧能算是其本人,但一旦换了意识,就将不再是其本人。
因此,倘若将来某一天,AI真能够实现自主意识,AI也无法威胁人类,原因是到了那时,人类显然已经不再只以生物体形态存在,人类会将意识转嫁到AI介质上,拥有AI所具有的一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