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小嫁娘 > 035 伴儿成长(2006)
换源:


       儿子真正步入了青春期,好看的胡型已经初现,唇上那层细密的小绒毛看起来很可爱,我常常喜欢手指轻轻地在他胡子上滑动,有种说不出的柔软的美感在他的小胡子里跳跃。

与此同时,我不得不与儿子一同面对形形色色的困扰。其中功课问题是主要的,早恋问题也提上日程。不过一贯还算听话的儿子在早恋这件事上,被我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我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儿子的功课上了。

儿子属于慢性子。从小就是一个皮松肉紧的孩子,从来都没有着急的时候,但如今儿子的功课不能不抓紧了。

越来越发现儿子其实很有才。他的作文是一亮点,我发现这孩子的语言表达文字功底非一般同龄孩子能及。

每当看到儿子的一篇作文,或听着儿子在我身边给我讲一些玄妙的故事时,我都很动心很欣赏。

儿子是自己生的,欣赏儿子就如同欣赏自己一样。大概源自一种最古老的自恋情结。

我常常不无惊异地感叹:为什么我的作品是如此奇异独特,才情横溢?

因为这个儿子,我似乎也在重新体验着成长的快乐。我每一天的喜怒哀乐都与儿子有关,连我的思维都在跟着儿子走。

陪儿子一起学习是我最大的快乐。我喜欢帮儿子对付形形色色的难题,特别是升入初三后,我这个当妈的成了儿子各学科全方位的帮手。不但要辅导儿子的数学,扔了几十年的物理化学也一同捡起来了。

一次月考完,儿子先没好意思把他的数学试卷给我看,但他与数学老师又要了一份空白卷拿回家要我做,并且没有时间限制,做完后给他一一讲来。

周日下午,我开始一试身手。结果这四张八开的试题整整花费了我3个小时,最后还做错两道,有一道干脆不会做。150分的试卷,如果限定时间,我能答100分就不错了。

端详着试卷,我理解了儿子。

如今的教育,不是我记忆中的考试,要有百分之六十的基础知识,百分之二十的进一步理解,百分之二十的难题。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击学生,而是为了肯定学生。现如今的试卷明显几乎没有基础知识,是百分之三十的进一步理解,百分之五十的难题,百分之二十的怪题。

这种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那百分之一的奇才,否定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

学校教育已经走向畸形。

最可气的是一些给分不多的填空题,你真要填对结果,做起来不亚于做一道大题。

后面的几道几何题更绝,清一色先给出一个图形,然后让另一个图形的某点绕着这个图形的某点旋转,转多少度后又得出一个组合图形。单是读题就让你一遍读不清,绕得你一头雾水。刚还没绕完,又要一个图形沿着另一个图形中的某条斜线滑动。因为一道大题下面问了三个问题,实际相当于做三道题。

在我的印象中,我高考都没有见过如此缺德的题,难怪儿子忿忿不平。

又一天,儿子向我请教学校发的练习册中的一道数学题,我琢磨半天才做出结果。当我耐心地讲解给他后,不料他把书一扔就大骂:“出题的人太缺德了,简直是欺负小孩!有这么绕弯的题吗?难怪武大郎(他们数学老师姓武,肥矮,初三刚上第一节课就得这样一外号。我曾批评他多次,不许叫老师外号。但他有时脱口就出,基本不过脑子)倒饬不清呢!”

不一会儿,他又问我化学。说实在的,对儿子的问题我很犯怵。许多知识尽管也学过,但多少年不接触基本忘光了,我还得现翻他的教材学习。但大多问题看看,解决起来还是比儿子快。于是一次次得到他的肯定。

有时,儿子不无感慨地发牢骚:“你说,我们现在学校里学的这些东西有用吗?将来工作了,有多少学过的东西能用上?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学,真无聊!就拿数学来说吧,一般的工作只要会个加减乘除,有个小学三年级水平就行。有几个人用得着几何?用得着所谓的解析几何?老爸不就只会加法乘法,连减法和除法都算不清楚吗?他照样工作出色。再说你,你倒是上学时哪门功课都认真对待了,什么都知道点,但你学这些东西除了偶尔辅导一下你儿子还能派上什么用场?”

儿子说的有他的道理。我也知道学校课本上所谓知识没啥用,真正有用的只是通过对付这一道道难题锻炼了一个人的思维,课本知识不过是个道具而已。

想当年工作不久,我就把许多课本卖给了收废品的。因为我明白过去学的这些东西随着我学生时代的结束彻底完成了它们的使命。

也记得当年高考完,好多同学把课本付之一炬,以泄心头之恨。

“难道就为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儿子的话提醒了我:这句话说得好!通过学这些东西,通过考试,确实是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考试真如试金石一样,考查了一个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考查了一个人的毅力。心情浮躁的人是静不下心来认真学习的,一个人如果能把他不感兴趣的东西学懂,那是一种功夫。

相信每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没有哪个是对门门功课都感兴趣的。

曾经一个同事提及她上高中的儿子,是满脸的骄傲,说她的孩子如何以学习为乐,就爱做一些很难很刁的物理数学题等等。听了此人的表白,我再也懒得理她。没有起码的真诚,就可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我心中暗骂:呸!我还没听说哪个学生专爱做难题的,偶尔为之还行,长期做不神经也得神经了。

我上高中时,班里有一帮所谓天才,高考最后被各名牌大学录取。就是这样的天才他们也如我一样把学习当任务,而非乐趣。他们也一样恶心难题,讨厌背无聊的政治题与枯燥的外语单词。其中有一个考入清华的男生有一次在相聚时说起高中时最爱上什么课时,他马上双眼放光,兴高采烈地说自己最爱上的是生物课,但生物学得最糟,就因为喜欢看漂亮的教生物女老师。我突然想起那个独一无二的女老师,她的一举手一投足,她随意漂亮的衣着。看来人和人永远有着相同之处,不管你是天才还是俗人。

我想告诉我儿子的是:一个人不能随心所欲,人是社会的人,会受各种外界条件的制约。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希望儿子明白这一点,要硬着头皮坚持干一些自己不愿意干的事。即使将来的工作也不一定称心如意,正是你感兴趣的。但为了生活,你照样的把工作干出色。这就是作为人的无奈。

升入初三后,每天放学都比较晚。周六日很多作业,再也没时间学课外的什么兴趣班了。画画班也不去了,去年我一直让孩子坚持和一个退休老师学画,因为我始终认为这个孩子有绘画天赋。儿子属于绝对手巧的孩子,班里许多同学的校服上都留下我儿子手绘的独一无二作品。只可惜小学阶段没有拜个美术老师。倒是稀里糊涂地学了三年二胡两年书法,该学的反而没学。

有一天晚上,直到8:40才放学回家,平时最晚也就8:30。我猜想他一定是在放学路上与同学聊天耽误了时间。儿子有极好的人缘,所谓朋友数不胜数。我经常担心一些调皮孩子把他拐带着学坏。那天一开门就感觉他情绪好像不太对,因为每天我只要听到楼道中叮咣的脚步声和独有的一步一唱声就知道是我儿子到家了,人还没进门声音就先到一步。推开门的第一句话就是:“妈,我回来了!”而这天他只顾低头进门,一声不吭。

吃饭时,我发现他两眼微红,好像刚刚哭过。我问他出什么事了?他说没事。随后他就到卫生间,似乎在洗脸。一会儿微笑着又返到饭桌边坐下吃饭,但他只吃了一点稀饭,象征性地吃了几口菜。

怎么?连吃饭的胃口都没有了,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搞清楚一向开朗的儿子到底怎么了?我便与他以一贯口气说:“谁欺负你啦?有坏人半道向你截钱?老师收拾咱啦?你告诉老妈,妈帮你解决。”

“都不是,我不想说,这是我的个人隐私。”

“你说吧,说了奖你一百元。”

“不是钱不钱的事。”

我又加价:“二百元,总该可以吧?”

儿子大叫:“老妈,你给多少钱都不能翻出你儿子的肠子看的。”

看来钱已不能打动这小子,我只好另谋出路:“看你这样伤心,也没有好好吃饭,老妈能不着急吗?说吧,就算你犯了天大的错误妈都原谅,而且绝不告诉你爸。”

“妈,我可以这样对你说,我一没打架,二没早恋,三没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你就放心去洗锅吧。我的事我自己知道该怎么办。”

“不行,你必须告诉妈妈,妈好帮你出主意,告诉你最好的对付办法。你要再不告诉,我就给你的同学打电话,打听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停!你要敢打听,我就跳楼!”

儿子开始威胁我,我感到问题更严重了。不搞清楚今晚我无法入睡,便又好言与他套近乎:“你是从妈妈肚里出来的,我们曾同呼吸啊!你最该信任的首先就是妈妈。你该了解妈妈是多么担心你,希望你每天都过得开心。”

听着我说,儿子双眼又开始泛红,眼泪在打转:“真的没什么,就是放学时和历史老师聊了一会儿天。”

“男的,女的?”

“女的。”

“多大?”

“好像比你大一点。”

“聊什么了?”

“不告诉你!就算是她说到了我的痛处了吧。”

儿子竟有秘密不愿意告诉我,这更让我吃惊,但我不再追问,便说:“你快写作业吧,好了,妈妈不再问了。”

说完我开始忙我的家务,一边忙一边想。根据儿子提供的线索,我最好是打听到这个历史老师家的电话就好了。突然想起,我一个同学在儿子学校当老师,我怕儿子听到我打电话,只能发短信打听。很快,老同学帮我查到该历史老师家的电话。

9:40,我拿上手机,敲开楼下邻居家的门。到邻居家打通电话方知原委。升初三后的新任历史老师说,她凭直觉一直感觉我儿子是个很不错的男孩,功课该在现有成绩之上。所以,全班60多个孩子中,她特别关注我儿子。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人可貌相,从我儿子的语言行为,她认为这孩子从小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他不同于班里的其他许多学生,成绩该非常优秀才对。因此,她上课时,我儿子是她经常提问的对象。下午的一节历史课,该历史老师又提问他,大概儿子那一刻正在走神,听到老师喊名字后条件反射地站起来,结果竟冒出一句:“老师,你问什么来着?”引起全班同学大笑。历史老师很生气,下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一顿。其实挨老师批,甚至老师打几下,对儿子来说完全有这个承受能力。主要是该老师向他道出了她的看法,当他听到:“你用满不在乎的行为来掩饰你的心虚。老师一眼就认定你是个出类拔萃的好孩子,你比谁都强!”的时候,对着全办公室所有的老师,儿子如入无人之境,突然放声大哭。历史老师告诉我,她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男孩子这样无所顾忌、旁若无人地大哭,仿佛要哭去所有积压心底的痛苦。搞得老师不知所措。

最后,历史老师嘱咐我千万不要再说孩子了,现在的小孩心事太重等。其实,这一点不用她说我也不会再与孩子说什么。我知道我的儿子是个极爱面子的孩子,有些事他很怕说破。

与老师客气打完电话,我始终在想一个问题:儿子为什么会伤心地大哭?他从2岁之后我就没记得他大哭过,我儿子是个极有耐力的孩子。

儿子表面上很乐观,不显山不露水。但生活无形中给他造成了压力,他思考的许多问题超出了他的年龄应有的承受能力。作为父母,我们同样有意无意中给他施加了压力。在他的心目中,爸爸妈妈都是同龄人中的姣姣者,这样的父母理应养育更优秀的儿子。而他自己在同龄人中,能够算得上什么?为谁认可?除了自己的妈妈整天夸自己如何如何,还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过自己如何优秀。而他并不看重母亲的赞扬,他始终认为那是妈妈对自己孩子的偏爱。他需要别人的肯定,特别是老师。

我回到家后已经10点,老公因为身体感觉不太舒服提前睡觉了,儿子还在台灯下静静地写作业。想到孩子晚饭几乎等于没吃,我便问他:“你想吃点什么?饿了吧?妈妈给你做。”

“有点饿,不知道想吃什么。”

“要不给你做鸡蛋羹吧。”

“那记得放葱花。”

儿子对吃很讲究,我便接着补充:“知道了,少放盐,熟了再放点鸡精、香油、生抽。”

很快,我做好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鸡蛋羹。看着儿子三口两口吃着,心里很安慰。我所能为儿子分担的只有这些,我要让他永远感到回到妈妈的身边,就算再大的忧愁都能化解一点点。

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直到儿子屋里的灯熄灭我还没有睡着。

明年,明年的这时也许儿子就该住校了。我再不能每天看见他的身影,他需要独立面对所有的困难。

是我把他带到这个世界,而我却无力为他铺平一条通往幸福的阳光大道。

拱手把他托付给学校,可是学校让他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首先摧残的是孩子的身体。一双本来明亮的眼睛近视了,胃疼时有反复。再接下来还不知道要对身体上什么零件下手。

早知这样,我情愿不让孩子上这个学。

初三刚上一个多月,数学老师已经讲完了一个学期的教材。下学期的教材还没发,那怎么办?借!要求每一位学生与上一届的孩子借。但打了几个认识人的电话,不是已经被借走就是已经卖破烂了,只好去复印。当我拿着替儿子复印好的一沓教材看时,还是吃惊,如今的教材是怎么编的?知识面很广,但都是蜻蜓点水。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接受一个新概念一个新名词有一个消化的过程,本来半个月前才刚刚听说“函数”这两个字,现在又冒出了“三角函数”,在我的记忆中,这分明是高中的课程。

儿子告诉我,下周教育局要对他们中学进行检查,学校老师要求他们给十几斤的书包减负,把所有的练习册都放家里,到学校只带数语外一些基础课本。而且把课程表也换了,还加上了体育微机等课程。孩子上学时间改为早上7:30到校,取消晚自习,下午6点放学。等教育局两天的检查结束后,一切照旧。

骗谁呢?大家都在走形式,其实教育局的人不用检查也该知道实情。

每天黑天半夜一个个穿着校服背着书包带着眼镜的孩子骑着单车放学回家的身影,谁没有见过?几年来,这一直是这座城市夜幕下的一景。谁能改变?

升入初三后,儿子本来贪玩的天性一夜间泯灭,指着新复印的数学教材对我说:“妈妈,这个周六大概教育局要到我们学校检查,可能学校不补课了,你先给我讲讲三角函数吧。我自己看了看,实在不能把角的度数和数字联系起来。”

早上6点20,我先起床做早点同时喊儿子起床。我严格卡着时间,哪怕让孩子多睡一分钟也好。走到儿子床前,没有先喊,习惯地亲亲他的额头,睡梦中他便感知是妈妈喊来了,接着我便轻轻抚摸他的脸蛋:“乖乖,醒醒了。”儿子便开始伸懒腰,昨晚的伤心已抛到梦中,他微笑着醒来了。

这就是孩子,什么样的困惑只要一觉就会诠释,最宽厚的是我们的孩子。他努力理解着成人的世界,可成人并没有给他做出最好的榜样,于是他又一次次在心里为大人们圆场。

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了,而如今我的儿子远没有二十多年前我读中学时更科学。在我的眼里是教育的衰败,教师素质的普遍降低,可怜的孩子就是牺牲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目前的教育不但正在一天天丧失其功能,而且在普遍遏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