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这个崇祯不一样! > 第六章 民心可用?
换源:


       不过这却让王承恩兴奋不已。

像是被打了一针。

这几日,他都抓住皇爷有空闲的时间,巧妙地提醒。

“皇爷,这可真是非常好的时机,非常好的局面啊。”

“好吗?好在哪里?”崇祯却是语气平淡,毫无波澜。

“民心可用,皇爷正好一气,把那些个讨厌的穷酸腐儒都给拿下去。”

王承恩趁机建议。

摆明了是在下眼药。

这倒不是他和外廷的文臣们有了不可调和的仇恨。

虽然,理论上,这内廷的宦官,和外廷的大臣,是天生的对头。

皇帝养这么多的宦官,辛辛苦苦搞了什么东厂西厂内厂,还有最重要的司礼监。

这司礼监里,又是掌印太监,又是随堂太监,还有秉笔太监什么的,不就是摆明和大臣们对着干?

一句话,皇帝这是不信任大臣。

所以安排太监们出面,搭了这么一个台,和大臣唱对台戏。

有了皇帝的旨意,太监们自然是处处都想着分大臣的权。

如此一来,内廷和外廷,自然势如水火。

两边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

最后还不斗得个你死我活?

所以,王承恩再怎么的给那些个大臣,尤其是那几个内阁成员,使绊子下烂药,皇爷都是不会往心里去的。

说不定越是这样,皇爷越是会认为他忠心可嘉。

“都拿下去干嘛?再说,都拿下去了,外面的事情谁去干?你去?还是朕亲自去?”

崇祯却是泼了一瓢冷水。

他也只好讪讪退下。

这王大伴的心思,基本还是好的。

起码是向着皇家的。

崇祯不是不知道,外面的大臣,现在都不怎么干事了。

更不要说,基本都不怎么顶事。

不仅仅是文官,武将也是如此。

这样的局面,是怎么造成的?

现在回头再想,已经太晚。

原来的崇祯,各种折腾,已经是把里面的能臣给败完了。

杀的杀,死的死,降的降。

做臣子的,都是明里暗里埋怨他这个皇帝,刚愎自用,又刻薄冷峻。

说什么爱推卸责任,毫无担当。

还说他急功近利。又最喜把罪过推到做臣子的身上。

用人急,求功也急,还动不动就杀人抄家。

这样搞下去,还有几个臣子敢站出来?

做事什么的不说了,也就更用说,眼下这风雨飘摇的局势。

所以,满朝文臣,讲究的都是管好自己的嘴,以免祸从口出。

不发表意见。

也不再和皇帝明里对着干。

管你皇帝说什么。

咱家就是不开口。

这样一来,朝廷便是绝对的人才凋零了。

内阁里面,就一个三辅蒋德璟,算是忠臣。

一二把手,都是老油条了。

修炼成了油疙瘩,就是拿几百度的热油来熬,也是若无其事。

武将那边,就剩下一个孙承宗,带着那一点秦军。

也是缺粮缺钱,还缺人。

只能守在西安勉强度日。

算是朝廷武力的脸面。

黄得功,倒是忠心耿耿。

可惜手里人太少。

离京城太远。

同样的,要开拔回来,也得拨款运粮。

不然叫他带着一万人要饭回来?

哗变是不至于。

但那一群乞丐兵回来了,还能干什么?

更何况,崇祯还指望着黄得功留在中原心腹地带,好替他堵住李自成。

同时监视左良玉。

左良玉还有近30万人马。

却是一点都靠不住。

一早就开始听宣不听调。

从来只是找朝廷讨要钱粮赏赐。

吴三桂的关宁军也一样。

说起来,这大明的正规军队,个个都是要钱不出力的。

人的方面如此糜烂。

钱粮方面更是如此。

户部那边,国库空无一物。

可以跑马不说,据说连之前的老鼠都饿死了。

那皇家的内库呢?

也是捉襟见肘。

这些都是最根本的国家大事。

崇祯这一段时间,一直思索解决方案。

话说也不知道死了多少个脑细胞。

王承恩的建议,实在太简单了。

京城的大臣,牵涉面太广。

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